1 / 39
文档名称: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ppt

格式:ppt   大小:17,500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2/4/17 文件大小:17.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中国胃癌发病率
*
流行病学
我国胃癌的发病情况
进展期胃癌总体复发率为50-70%, 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不到20%。
早期胃癌总体复发率为10%左右, 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
早期019,24(1):1-3.
[5] Fock KM, Talley N, Moayyedi P, et al.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J].胃肠病学,2019, 13(4):231-240.
国内筛查-PG
2009年《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正式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胃癌筛查“二步法”中的初筛方法。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
血清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Miki等对5570名日本职员行胃癌高危筛查,以PGI≤70ng/ml和PGR≤3为界值,结果显示: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0%;%,优于钡餐检查(%)。
血清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PG能有效检出无症状的早期小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
DR(X线摄影)则能有效发现溃疡型和弥漫型胃癌;
两种方法的每例胃癌检出费用远低于传统筛查方法,推荐联合应用PG和DR法对高危人群行胃癌筛查.
01
02
03
从1991年起,日本开始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
检测法对无症状中年人群进行长期的胃癌早筛
胃蛋白酶原检测人数: 101,892
实际接受内镜检查数: 13,789
检出罹患胃癌患者: 125
04
80%处于胃癌
早期
建议进行后续
内镜检查:20%
日本运用胃蛋白酶原PG的实例
1991年到2019年(15年期间)
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溃疡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清P***平与很多种胃部疾病都具有相关性
胃蛋白酶原临床应用
*
慢性胃炎的转归
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 ~1%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胃癌发生机制
胃蛋白酶原检查如何解读
PGI一项高,患急性胃炎的可能性较大;PGII一项高,老胃病的可能性较大;两项都高,患溃疡的可能性较大;PGI在30~60之间,看比值,比值>6(即PGI低,PGII也低),一般为胃蛋白酶原分泌较少,可建议定期复查;比值<6(即PGI低,PGII却高),一般为萎缩性胃炎;PGI <30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时患有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很大。
早期胃癌内镜下的特征:浅表不规则溃疡或糜烂、黏膜粗糙不平、异常色调、异常粘膜皱襞、易出血、血管透见、胃壁硬化、变形
早期胃癌筛查策略
胃癌高危人群
血清学筛查
A组
(正常)
B组
(可疑)
C组
(异常)
胃镜精查
“ABC法”+ 内镜筛查

访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内镜精查
普通白光内镜不易发现早期胃癌,必须结合染色或放大技术
内镜精查的必要性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表现完全不同
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下的早期胃癌
病变区域出现了不规则的微血管结构及分界线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
根据浸润的层次又可细分为黏膜内癌(MC)和黏膜下癌(SMC)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9,长沙).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4(7): 433
胃ESD标本层次结构识别
上皮层
淋巴细胞聚集
固有层
固有腺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扩张的血管
黏膜下层血管
固有层血管
正常的腺体
异常的腺体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0年将上皮内瘤变概念引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上皮内瘤变:一种形态学上以细胞学和结构学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以易进展为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