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关于历史学问构造框架的思维导图 1
2
3
4
5
中学历史学问点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团运动的功绩。
11、比拟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看法。
12、比拟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缘由,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看法,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变更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改变(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剧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改变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究,经济开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剧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倒戈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假设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究: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渐渐成为主流。(4)开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中学历史学问点二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纳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剧烈,特殊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接着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限制中心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专制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倒台实为势必;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承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打算,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懦弱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