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兰亭集序》真迹下落.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兰亭集序》真迹下落.docx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2/4/1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兰亭集序》真迹下落.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兰亭集序》真迹下落
导语:王羲之(公元303年 —公元361年,一作321年 —379年),字逸少,汉族,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后人尊其为 “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序》(行书)为中华书法史上的一大瑰宝,后人尊官修史书的 “快 ”字占据着兰亭的绝对优势,从唐贞观到清乾隆的一千多年间, “经、史、子、集 ”中凡是出现兰亭,必是 “怏然自足 ”。对四库全书进行了全文检索,在整个四库中,《兰亭集序》原文或引用原文的情况出现了25次均为 “怏然自足 ”,四库中没有一处用到过 “怏然自足 ”。但在 “经、史、子、集 ”之外的各时期摹本中情况却基本相左,在兰亭书法摹本体系中,书法家们一直坚持着 “怏 ”字。那么王羲之自己在书写 “快 ”和 “怏 ”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区别呢?在所有***的王羲之作品中,他的用字情况是: “怏 ”字仅在***的兰亭摹本中出现,而 “快 ”字在另外两个王羲之作品中出现过。
除了字形的相近之外,问题有没有可能出现在 “怏 ”和 “快 ”的读音上面?与后世的说唱文学不同,《兰亭集序》不是依靠口头流传的,它的流传一定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这也降低了音误的可能性。

学者揣度古人意
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家段玉裁在一千多年后明确指出: “本非快字 ”。在此之外,《说文解字注》中还引《集韵》解 “怏然 ”为自大之意。也就是说段玉裁认为:《兰亭集序》中当为 “怏然自得 ”,且此 “怏然 ”为自大之意。我们以今之词典揣度古人之用意,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不科学,但其中却有合理处。现代汉语 “怏然 ”的 “自大 ”之意当是沿用《集韵》之释义,而所举《战国策》一例却也能印证 “怏然 ”在先秦即有 “不高兴 ”之意存在。
所以吴迪、赵丽明认为,此处若为 “怏然 ”则显得更为恰当。段玉裁在考证此处时认为怏然具有的两种释义恰恰反映的就是王羲之当时复杂的思想状态,这种状态不光是王羲之个人的,同样也是魏晋知识分子整体的,它代表着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于 “生死观 ”的一种思想变动。
解读 “世造兰亭意 ”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对于 “生死 ”的人生态度正是根植于这种普遍性的思想转型期。像王羲之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世族经济、社会地位、政治特权,他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济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这种转向使得王羲之在本应是山水描写的《兰亭集序》中灌输了自己的生死观。在吴迪、赵丽明看来,处在某种转向之中的个体思想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能其自身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不会自觉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 “怏然 ”作为的复义现象出现在王羲之关于生和死的议论中带有很大的合理性,它反映了一种较为综合的思想状态,这也是所谓的 “世造兰亭意 ”了。

敦煌摹本了结千古一误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赶到敦煌,获取了一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这些文书后来大多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后来编号为伯2544的《兰亭集序》抄本,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怏 ”字。由此可见,《兰亭集序》原文中当为 “怏然自足 ”,只不过后世不能轻易接触到唐人摹本,而多以官修之书为本,而官修之书中又以《晋书》为最早,所以《晋书 ·王羲之传》这一误就成了千古之误。依此,吴迪、赵丽明说,直到今天,无论在文学史书籍中还是字词典中, “快然自足 ”仍是一直被坚持的,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千古一误。

内容分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