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357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2/4/17 文件大小:3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心电监测
一、适应症
1.危重症患儿
2.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3.心脏病患儿
4.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
二、使用物品
心电监护仪一台,电极3个,75%酒精,棉签,弯盘,必要时备°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常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成功。临床上目前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3、后路
体位: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穿刺点与进针: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针
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锁骨上窝方向。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部动脉。
三、股静脉穿刺术
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2、穿刺点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
3、进针方法: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针体与皮肤成30°~
45°角。肥胖病人角度宜偏大。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持
续负压。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
4、基本操作: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
【注意事项】
1、穿刺时,穿刺针尖的落点不一定正巧在血管的中央,有时可偏在一侧;或者穿刺针进入过深,顶于血管的对侧壁。此时抽得回血但导丝或外套管推进会有困难。遇此情况不能用暴力强行推进,可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吸边退出导管,直至回血畅通,再重新置入导丝或外套管,经几次进退仍无法顺利插入,则需重行穿刺。
2、掌握多种进路,不要片面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而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
3、预防和及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空气栓塞: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套管内插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1~2秒,内有大量的空气经针孔进入血管。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多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困难时,操作应特别小心。
气胸、血胸:为了能及时发现气胸、血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要时做胸部摄片。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应及早做胸腔减压,
(3)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尤其在用抗凝治疗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见,穿刺插管应慎重。
(4)感染: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多次穿刺,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久,局部组织损伤、血肿,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营养疗法等可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机会。另外,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对顶防感染很重要,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5)心包压塞: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病人突然出现发绀、面颈部
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压塞的可能。遇有上述紧急情况应:①立即中断静脉输注;②降低输液容器的高度,使之低于病人的心脏水平,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用重力尽量吸出心包腔或纵隔内积血或液体,然后慢慢地拔出导管。③如经由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未得到改善,应考虑做心包穿刺减压。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
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CVP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等有关。
正常值为:5~l0cmH2O。
【适应证】
1、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2、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脑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
3、需大最、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
【禁忌证】
同中心静脉置管,即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凝血功能障碍等,但并非绝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穿刺置管方法见中心静脉置管技术部分。
2、测压方法
换能器测压:应用换能器测压可连续记录静脉压和描记静脉压力波形;(2)水压力计测压: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经济,一般医疗单位均可
实施。临床上常用的测压装置是由T形管或三通开关分别连接病人的中心静脉导针、测压计的玻璃(或塑料)测压管和静脉输液系统。零点通常是第4肋间腋中线部位。
【注意事项】
1、穿刺置管相关位置事项见中心静脉置管部分。
2、确定导管位置正确:测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