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7/11/11
1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2017/11/11
2
三、会计分期
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等距离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引发了: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作为确认依据。
收付实现制
一般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1、企业的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2、币值不变
2017/11/11
3
第二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明晰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2017/11/11
4
第三节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一般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企业资金运动:投入—循环与周转—退出三个环节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供应—生产—销售(相关业务介绍) 三个过程
企业资金形态的变化:货币资金—固定资金—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资金在企业的表现在两个方面:资金占用和资金运用
资金占用来源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权益(负债)
工业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2017/11/11
5
二、会计要素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状况,是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的表现。
1、资产
意义: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确认条件P27
(2)特征
(3)分类
2、负债
意义: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
2017/11/11
6
(1)负债确认的条件
(2)负债的特征
(3)负债的分类
3、所有者权益
意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P30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P30
分类: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
确认: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2017/11/11
7
2、费用
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P31
分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
确认: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
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
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2017/11/11
8
3、利润
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
营成果。
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
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确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
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2017/11/11
9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3)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017/11/11
10
第四节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会计恒等式(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任何时点上,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要与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相对应。
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基础和依据。
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资金的平衡关系P32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