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125].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125].doc

上传人:whetyo 2022/4/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12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总分总”的构造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总分总”的构造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学****总分总”的构造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2.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 导入新课(1分钟)
展示“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的核舟微雕作品,同学们,古代人民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时代是如何雕刻而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我国古代微雕技艺的伟大成就吧.
(二) 出示目的(1分钟)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总分总”的构造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背景链接:大苏泛赤壁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非常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正确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点的字词,打好学****的根底,然后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简单理解文学常识,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分清段落层次,疏通文意。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标准,不能乱涂乱画,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理解常识
本文节选自 代 编辑的《 》.出自这本书的课文我们在初一还学过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人。
,查字典,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罔( )  器皿( ) 贻( ) 八分有( )奇( ) 箬篷 ( ) 石青糁( )之 中峨( )冠( )而多髯( )者 衣褶( ) 矫( )首昂视 诎( )右臂支船 椎( )髻( ) 壬( )戌 篆( )章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假设仍不懂,那么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
尝试翻译以下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人视端容寂。 (4)舟尾横卧一楫。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技亦灵怪矣哉!
(三)我的疑惑: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刚刚的学****中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 。
三、后教(2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理解文意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学案提示,再次速读课文,10分钟完成以下学****任务,先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