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165].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165].docx

上传人:whetyo 2022/4/1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165].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详细细致的描绘说明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的观察根底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构造。分三部分. 
   3、构造 
   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详细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构造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 
   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5):介绍舟的反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
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构造形态。
 (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
  (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缺乏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六、作业:
   1. 熟读后面几部分,表演第三 四段的内容.
   。
   、二段。
 
第三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复****160;
   1、朗读全文 
   2、检查一、二段的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分析讨论第三、四段
  (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2)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穿着、体貌、神情。 
   (3)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 
   位置     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神态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
    珠倚之。
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让学生上台模拟他们的形态。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闲,但动作神情各不一样。苏黄二人主客清楚,共同商讨,忘怀得失,陶醉和画卷美妙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那么超脱粗暴,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清楚。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4)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 
   2、分析讨论第五段:介绍舟的反面 
   (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反面的? 
   ——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