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190].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190].doc

上传人:whetyo 2022/4/17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19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本文“总-分-总”的构造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本文“总-分-总”的构造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内容
教学预设
课堂反响
导语设计 设计(一)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那么新闻出如今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设计(二)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老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老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展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构造形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
“核舟”(2~5)详细介绍“核舟"的构造、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和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