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1].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1].docx

上传人:xreqing 2022/4/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的
:“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
,理解写作背景.
“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和对于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三、导学施教
1、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3—11段):针对论题进展答复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11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第三部分(第12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四、练测促学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彷(   )徨(   )    
2、释词:
格物: 致知:
3、本文论点 4、全文论题: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拓展延伸
1、讲一讲中国古代王阳明和作者求学中的真实经历。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的《___ 》篇。宋代朱熹中的(__ 《中庸》两篇和《_条部 》(孟子》编在一起就
“四书"
作业布置:
课后完本钱课时对应练****并预****下一课时内容
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我们下节课在进展详细的剖析。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部分:提出论题,.
第二部分:针对论题进展答复分析,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的:
“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一、导入示标:
(一)、复****导入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彷(   )徨(   )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彷徨:
二、查学诊断
1、理一理课文的构造.
2、本文论点 3、全文论题:
三、导学施教:
(一):精读课文,理解观点
探究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①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到达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②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究应该有想象力、有方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