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中医药学概论.ppt

格式:ppt   大小:1,588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学概论.ppt

上传人:南北旺 2022/4/18 文件大小:1.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学概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学概论
作业(40%)
请在文章标明
“所属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主题与中医药相关
杜绝抄袭、复制、粘帖
字数:1000字以上
12月1日前发到:2865906501qq
邮件主题“公选—中医药学概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 骨


五官
五体
②在生理方面
人体血液正常运行
心主血脉
肺朝百脉
脾主统血
肝主藏血
③病理状态下
内脏病变
五官
形体
色脉
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 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
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 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
足厥阴肝经
④诊治疾病时
外在病变
内在脏腑
暴发火眼
雀 目
口舌生疮
耳鸣耳聋
清泻肝火
补肝养血
清泻心火
补益肾气
传染性结膜炎
夜盲症
季节气候
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
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
昼夜晨昏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素问·生气通天论》
地理环境
南方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
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

症—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
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
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
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例:风热表证
病位:表浅 表浅
病因:外感风热邪气 外感风寒邪气
病性:热证 寒证
邪正关系: 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
风寒表证
“病”、“证”、“症”的关系
①“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判断依据
②每一种“病” 和“证”都有特定的症状
③同一种“病” 可有几种不同的“证”
④同一种“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中
疾 病
证候1
证候2
证候n
症状2-1
症状2-2
症状2-n
症状1-1
症状1-2
症状1-n
症状n-1
症状n-2
症状n-n
……



所以同一“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
而同一种“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 “风寒证”,所以“感冒”病则有“风热证”、“风寒证”的不同
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感冒
证型:风热证
病例2: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头痛
证型:风热证
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
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咳嗽
证型:风热证
辨 证
分析综合
概括判断

疾病的
原因
性质
部位
邪正之间的关系
四诊
症状
体征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感冒
风寒
风热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麻黄汤
银翘散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
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
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论治
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
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
是既辨病又辨证
重点着眼于 的分辨

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
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
以感冒为例
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
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葱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