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室内避震空间? 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①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内墙( 特别是承重墙) 墙根、墙角; ——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②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 ——外墙边、窗户房。——厨房,虽然开间小,但多有燃气管道,有隐患。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避震时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问,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 才有可能救助别人。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会遭致更大不幸。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①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②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①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相反,舍近求远, 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②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③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④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 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