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儿童食品”准入标准模糊
在超市为孩子选择食品,一边是普通品种,一边是标有"儿童"字样的货品,你会选哪样?在记者随机调查中,八九成家长偏向选择后者。而有心的家长对照其营养成分表,却发现所谓"儿童专用"食品,在求。一直以来,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先后申请了14项覆盖9个重大领域的产品专利,在食品安全检测产品研发方面成绩斐然。
【业内分析】
"儿童食品"没有专门定义和标准
一般我们将0—3岁的小龄孩子称作婴幼儿,据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阅,目前我国现行涉及婴幼儿奶粉的标准主要包括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这两项标准规定其原料、适用范围、能量和各种必需营养成分、可选择成分的含量以及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的限量要求等。针对婴幼儿断奶期,我国制定了两项标准辅助食品标准,包括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和《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0770—2010〕。
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我国还没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这些食品时,执行的多是成人标准。对于"儿童"这个食品厂家所设定的特殊人群,没有具体的"儿童食品"的准入标准,容易让商家钻空子。
记者采访中发现,"儿童牛奶"的概念比较模糊,光是年龄上,就有部分商家将其定位为3到6岁儿童,还有定位为"36个月以上的儿童"的。"我国只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国家标准,对儿童牛奶、儿童奶酪、都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一名乳业内部人士表示。记者仔细查询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后发现,目前市面上广泛销售的各类儿童食品均没有相关规定,比方:一些营养成分的含量,添加剂的种类与多少,都没有明确界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很多食品都会标明"儿童"二字,诸如:"儿童酱油"、"儿童挂面"、"儿童牛奶"等。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所谓 "儿童酱油",无非是瓶子小了点,仔细看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一点都不低,没任何优势。"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儿童过量摄入添加剂易造成损伤
现实中,有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为刺激儿童的消费欲望,在生产中添加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增鲜剂、香精香料等添加剂,给儿童食品"染"上特别漂亮诱人的颜色,"调"上特别甜、香、鲜的味道,有时甚至一些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过了一般食品的添加剂含量。如果再在包装上下些功夫,装点上一些卡通人物,或放些小卡片小玩具之类,对孩子来说,就是十足的诱惑。
国际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食品添加剂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部分添加剂是为了追求口感,为了让孩子爱吃可能多加食用香精、香兰素等,一些营养物质能否起到作用也是未知数。"为了这些营养成分,还要吃进去各种添加剂,不一定划算。"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提出,儿童更应警惕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时候,是以60公斤成人为标准制定的,国家对婴幼儿食品有专门的添加剂规定,但在婴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儿童群体,却没有儿童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