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迎春文档 2022/4/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曹操四言诗是《诗经》之后的四言诗的创新。他一方面尊重《诗经》的经典地位,用事用典都不悖逆于汉魏的《诗经》学说,另一方面又不拘于《诗经》的本义,能够结合自己诗歌的语境,恰当选择用典,取得之才,也是读书人之意,一“君故”、一“沉吟”,将曹操身居高位的沉稳求贤若渴的情态表现得十分得当。且隐去《子衿》后半句,使人联想到曹操希望贤人主动来投奔自己在情境中的相似之处。这样化用,格调高超,符合将相的言语本色。曹操又引用了《鹿鸣》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既符合《诗序》之“《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宴饮嘉宾的原意,又恰到好处地表达曹操见到人才到来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曹操引用《诗经》典故的特点:善于选择与《诗经》典故情境相符的诗句,融合无间地化用到自己的诗句中,既不离开本意,又使自己诗歌生色。
二、运用赋、比、兴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学届一般认同宋代学者朱熹的解释:“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也就是现代修辞学上的叙述、铺陈。曹操《善哉行》全篇用赋,是运用赋法的代表作。如,前八句结构一致,都是用四句咏叹一位古人,或者一并评价古人以及与这位古人相关的人物;朱熹论比:“以此物比彼物也。”“比”既包括比喻、比拟,也包括拟人。曹操四言诗《短歌行》数处用比,把人生短暂比作朝露易逝,把求贤君的人才比作择枝而栖的乌鹊。而“兴”则指的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兴往往连用。《诗经·周南·关雎》是运用“比兴”的代表作品,前两句以沙洲的雌雄鸟儿呜叫起兴,后两句引出男子对娴***子的爱慕之情。再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中也大量使用比兴手法。前两句以小鹿享用丰美的水草而欢叫作起兴,后两句点出主旨,正如人才投奔“我”,“我”奏乐设宴款待他们。又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多处用比兴,前六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全是比兴,以此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比兴既多又生动鲜活,使诗歌意味深长。曹操四言诗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借鉴和继承是非常娴熟的。
三、句式上对《诗经》的继承与创新
曹操四言诗在句式上的特点已被学界广为关注,其中葛晓音先生的论述颇为得当:“曹操的四言诗之所以能在汉末诗坛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当然首先是因为内容的深刻新警,但也与他在四言句法和诗行建构方面的创新有关。他在四言方面的新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以平易的当代口语组织四言诗的语汇,突破了汉代四言诗普遍不敢改变《诗经》体语汇的局面……二是改变了四言的诗行结构关系和句序……《诗经》主要通过组织各种复叠变化的句序进行铺叙,而曹诗的抒情写景如前所举例,是以结构独立而句意连贯的散句构成画面,并不着意追求重叠排偶,从而使《诗经》原来短促的节奏感变得自由而舒缓。”
曹操的四言诗使用他所在时代的语汇,语言古朴,表意生动清晰。这正与汉代诗坛好用《诗经》雅颂之语写四言的风气迥然不同,因此,是继《诗经》之后四言诗的一大创变。汲取汉乐府语言的生动,把抒情述志与写景相结合,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人乐府四言诗,开拓了四言诗歌的新境界。
四、曹操四言诗歌的风格特点
《文心雕龙·时序》在谈到建安诗风时说:“观其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