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课例研究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例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22/4/1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例研究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圆锥的体积》课例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一节几何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把圆锥中装满水倒入圆柱中,共倒了几次?
生:一次二次三次。
师:你们发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1: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2:圆锥体积是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答师出示课件中的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生:V=1/3sh
[分析反思]:
在第一次上课后,我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根据课堂现状,围绕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本次教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能力差,误差很大,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只是在教师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没有自主探究的学****过程,没有发挥出学****中主体地位的作用,
从课例中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师设想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但从事实来看,学生无法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后来只能由教师带着学生跟着课件中的实验结果走,找出正确答案,推导出公式来。
②教师在实验之前没有交代清楚实验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装沙时根本没有装满,有的装的过满学生随意性很大,因此,实验误差很大。
③教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得不到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机会。
④知识的迁移和图形的转化是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突破口。教师对数学难点没有解决好。
[交流总结]
1、学生的实验器材要大一点,便于学生操作,在实验之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方法和要求,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2、课堂上要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新知,教师只能起到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化”。
3、教师要精心预设好知识的迁移过程,要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建]
针对这些问题,带着这些困惑和思考,我重新设计了有效的学****活动并再次进行了教学实践。
[案例2]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师:我们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V柱=sh,圆锥的体积又和哪个图形有关系呢?(生:圆柱)。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师:借鉴转化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在小组内比比看,这两个物体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提问学生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就叫“等底等高”。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请你猜猜看如果圆柱的体积6立方分米,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生猜测)
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下面请4人一组,采用实验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想,不过在实验之前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目标:探究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要求: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任选沙或水中的一样,无论装沙还是装水,都要平口。
实验发现:
小组合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你的方法来探索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