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唐代煎茶道.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代煎茶道.doc

上传人:夏风如歌 2022/4/19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代煎茶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文档 仅供参考
唐代煎茶道:唐代煎茶道不同于日本的煎茶道,唐代煎茶道是把茶粉放到锅中煮,而日本的煎茶道是把茶叶冲泡。
一、  制茶
1、制茶工序及相关工具 
唐代饼茶制造可归纳为七道工序:采摘、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封茶的茶叶粗大〔此说法作者也认为不妥,就算如此重量如何相差如此之多?〕。4、江东是短距离运输,峡中是长途运输〔此种说法作者理解同说法2,如果两地规制一样,不大可能,规制不一样有可能,毕竟长途运输大饼茶更方便〕。对此作者认为,峡中的饼茶应该远大于江东,峡中因地里位置关系便于河道交通运输发达,饼茶太小反而不利于运输,此处饼茶主要批发外运,如果做成大饼茶,一穿120斤还是有可能的。
 
7)     封茶
育: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加火除湿。是一种低温长烘用以防止茶叶受潮的方法。
学****文档 仅供参考
唐代饼茶穿好之后如何包装,由于资料有限还不得知,但是在唐朝已经出现“育”这种防潮防霉的用具,估计是用来干燥封好后的饼茶的,定期简单烘焙下有利于饼茶的存放。
 
2、饼茶等级和鉴别
1)     饼茶等级
陆羽《茶经》将饼茶分为八个等级:
a)         肥、嫩、色润的优质饼茶:
胡靴状:饼面的褶皱犹如皮革皱缩着。
牛臆状:饼面的褶皱像牛胸部一样有细微的皱痕。
浮云出山状:饼面皱纹团团盘曲。
轻风拂水状:饼面皱纹是微波形的。
澄泥状:饼面平整光滑。
雨沟状:饼面有犹如被暴雨冲刷后的沟痕。
b)        瘦而老的茶
箩筛状:有的茶叶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做出来的饼茶为箩筛状饼面凹凸不平。
枯干状:有的茶叶叶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做出来的饼茶外貌枯干。
2)     饼茶的鉴别
陆羽《茶经》将饼茶鉴别分为三等:
下等鉴别:以饼茶的饼面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鉴别方法。
中等鉴别:以饼茶的饼面皱缩、黄色、凹凸不平作为好茶的鉴别方法。
上等鉴别:假设能指出饼茶各方面的优劣才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之所以说上等鉴别方法是最好的,是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唐代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3、唐代茶的种类
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其中饼茶是唐代饮用最多的茶。
1)         粗茶:饮时用斫法。就是把茶叶连枝带梗砍下来,一起用刀切碎,放在锅里煎铸。这是最粗放的煮饮法。
2)         散茶:饮时用熬法。散茶是采摘茶树上的嫩芽新叶,或不经加工,直接放在锅里熬,煮汁而饮;或经炒干〔唐代已有炒青茶〕,再放在锅里熬。
3)         末茶:饮时用炀法。末茶是把茶叶采摘下来,经过烘烤干燥,碾研成末后煮饮。
4)         饼茶:饮时用舂法。把茶叶加工制成团饼,是唐代最流行的。饼茶制作要经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煮时把饼茶捣碎成末。
 
4、唐代贡茶介绍
唐代的贡茶品目,据在唐宪宗元和中(公元806~820年)为翰林学士的李肇所著《国史补》记载,有十余品目,即:剑南“蒙顶石花”,湖州“顾渚紫笋”,峡州“碧涧、明月”,福州“方山露芽”,岳州“灉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寿州“霍山黄芽
学****文档 仅供参考
”,蕲州“蕲门月团”,东川“神泉小团”,夔州“香雨”,江陵“南木”,婺州“东白”,睦州“鸠坑”,常州“阳羡”。此外,尚有浙江余姚的“仙茗”,嵊县的“剡溪茶”等。[5]
 
  唐代贡茶产地有四川蒙山、江苏宜兴、浙江长兴、陕西安康等。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现浙江长兴县〕建立贡茶院,每年春分至清明时节,官府派要员上山督造贡茶,“役工三万,累月方毕”,生产专供皇室饮用的“顾渚紫笋”贡茶。而且要求首批贡茶必须在清明节前制造好并快马加鞭送达长安,以便皇室举办清明宴时尝新茶。茶到之时,宫廷中一片欢跃,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就写下了此情此景。诗云:“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二、煎茶
1、煎茶用具
1)     生火用具〔5种〕
风炉
用铜或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炉多出的六分向内,其下虚空,抹以泥土。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籕文,共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的籕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