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cs1911 2022/4/19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一、诲人不倦
【课文梳理 】
1.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绘事后素、述而不作。
2.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 授业、 解惑的教育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本课所选录的 15 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
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⑴教育的作用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 ,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 的作用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强调先天因素 的作用 。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性相近,习相远”的。
⑵教育的对象—— 子曰: “有教无类章 ()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
⑶教育的内容—— 子以四教章( )(“文、行、忠、信” )
陈亢问于伯鱼曰章( )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⑷关于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启发式教学法——子曰:“不愤不启章 ()
讨论式教学法——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章 () 子贡曰贫而无谄章( )
激励式教学法——子谓子贡曰章 ()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德行章 () 子路问:“闻斯行诸章 ()
⑸教者素养
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 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
政治态度恰恰相应。 所谓述, 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 阐释和传
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周礼的需要。
对述而不作的主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 ①在述与作的关系上, 作是第一位的。 只有
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 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不断进步。 因此,从总体上说,
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 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②另一方面, 述又是作的基
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
不可能获得成功。 ③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 原封不动, 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
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 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 从这个
意义上说,述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作。
【小结】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早在16世
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 引起巨大震动。 欧洲启蒙思想家、
“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
【阅读实践 】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