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文档名称:

化工安全教育(第十章 职业病预防措施).ppt

格式:ppt   大小:3,365KB   页数: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工安全教育(第十章 职业病预防措施).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4/19 文件大小:3.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工安全教育(第十章 职业病预防措施).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工安全教育(第十章 职业病预防措施)

通过通风可以排除或稀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的尘毒物质,调节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使操作工人可以在比较舒适、符合卫生标准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生和自我保健
广大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对预防职业病是很重要的一环。应要求作到班后洗澡、更衣;饭前先洗手;不在作业场所饮食;改变不卫生的时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个体防护用品有防护口罩、防毒面具、耳塞、耳罩、防护眼镜、手套、围裙、防护鞋等。合理、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非常重要,特别在检修设备等操作时,更要注意防护。在接触容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或酸、碱等化学物品的场所,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如穿防酸、防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等。在噪声操作场所,从隔声间出来到现场巡回检查时应及时佩戴耳塞或耳罩。在有毒有害的岗位上,上班时应按规定穿工作服,在有特别要求的岗位上,应随身携带防毒面具,以备一旦发生意外泄漏毒物事故时,可立即佩戴防毒面具。

工作服要定期清洗。专用防酸、防碱工作服及长管面具、橡胶手套等使用后,若有污染,一定要及时清洗,并要放在专柜妥善保管。氧气呼吸器要定期检查钢瓶气压,压力不足要及时换瓶或充氧。防毒面具用后,滤毒罐要用胶塞盖紧,牢记用前要先打开胶塞。滤毒罐要经常进行称重或其他检查,发现失效要立即更换。
思考题
?你都会使用吗?
?你是怎样保管和使用的?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产品的品种繁多,而且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毒害影响。生产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好,可能发生职业中毒现象。职业中毒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职业性危害。但对任何化学毒物,只要掌握它的特性,掌握它引起中毒的规律,了解中毒的主症状和做好防护工作,则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毒物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它与人体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能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影响生命,这种物质叫做毒物。
这些物质如果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或废弃物,均称为化工毒物。
(2)中毒 毒物引起人体的病变叫中毒。通常,职业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所谓急性中毒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氯气中毒、急性氨中毒等。
引起急性中毒的常见毒物有: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金属蒸气、有机化合物如苯类及苯的胺基硝基物等。
慢性中毒是在低浓度毒物的环境中长期无防护地工作,毒物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中毒。引起慢性中毒的条件主要有:作业环境中的毒物浓度常常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毒物在人体内能存留(蓄积);毒物蓄积后引起人体的器官和功能的变化。
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有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如铅、汞、锰、苯等。

(1)急性中毒原因 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根据化工系统近几年来的统计,大多数的急性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违章操作,约占全部事故的60%~70%。如超压运行,操作温度过高或过低,物料多加或少加,或开错阀门、忘记关阀门等使大量毒物泄漏,造成急性中毒。如某树脂厂环氧树脂车间在水洗树脂时,操作工人未按规程要求降温即加苯,引起容器爆炸,大量苯外溢,造成多人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原因 引起慢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厂几点。一是设备陈旧、工艺流程不合理、物料腐蚀等原因,造成毒物的跑、冒、滴、漏,使作业环境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二是安全防护设施差,作业岗位缺少通风排毒装置或使用效果不好,或搁置不用,或维护不善,均可造成作业环境毒物超标。三是防毒知识缺乏和个人卫生不良,如在有毒岗位进食、吸烟,不注意个人防护和不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具,下班不洗澡、更衣等。

不同的毒物引起中毒后出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刺激性气体中毒后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有机溶剂中毒后大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还有的毒物中毒后出现多系统的病状,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

(1)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①    酸:硫酸、盐酸、铬酸、氢氟酸的酸雾。
②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氮。
③卤族元素:氯、氟、溴、碘。
④无机氯化物:光气、三氯氧磷、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化砷、二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