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
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才能,力求读得好,诵得《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
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才能,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进步诵读才能。
3.联络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学****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络《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考虑,《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和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络实际,引导学生考虑“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声誉的搏斗,没有人和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展了阐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
小组自行解答。
老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和能(“和”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详细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和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老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说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