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仪器】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物屏、 1/10 分划板、凸透镜 2个、白屏、目镜、测微目镜、二维调整架 2 个、可变口径二维架、读数显微镜架、幻灯底片、干板架、滑座 5 个、导轨。【实验内容(提纲)】一、测量透镜焦距 1 、自成像法测量凸透镜(标称 f=190mm )的焦距。测3 次。翻转透镜及物屏,再测 3 次。求平均。 2 、两次成像法测量凸透镜(标称 f=190mm )的焦距。测3 次。 3 、放大倍数法测量目镜焦距。至少测 5 次,做直线拟合求焦距。二、组装望远镜用第一部分测量的凸透镜和目镜组装望远镜。调节透镜高低、方向以及水平位置, 使能看清楚远处的标尺。画出光路图,标明元件参数。用照相法测量放大倍数。三、组装显微镜、投影机:画出光路图,标明元件参数。【注意事项】 1 、光学元件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 、注意保持光学元件表面清洁,不要用手触摸,用完后放回防尘袋。 3 、光源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很高,不要触摸,以防烫伤。 4 、本实验光学元件比较多,实验前后注意清点,不要搞混【实验一· 测量透镜焦距】· 自成像法把凸透镜放在十字光阑前面, 是两者等高共轴。在凸透镜后放一平面反射镜, 使通过透镜的光线反射回去。仔细调节透镜与物间的距离, 直到在物面上得到十字叉丝的清晰像为止。这时物与透镜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用该方法测量透镜的焦距十分简便。光学实验中经常用这种方法调节出平行光。例如平行光管射出的平行光就是用此方法产生的。· 两次成像法这种方法也称为共轭法或贝塞尔法这种方法使用的测量器具与前面相同。其特点是物与屏的距离 L 保持一固定的值,且使 fL ??4 。通过移动透镜,可在屏上得到两次清晰的像。如左图, 透镜在位置 I 得到放大的像; 在位置 II 得到缩小的像。由左图可知 ssdssL ????????, d 为透镜两次成像所移动的距离。由此可得: 2 2 ,2 dLs dLs ??????又f ???? 1s 1s 1 ,则L dLf4 22???由此可见,只要测出物与屏的距离 L 及透镜的位移 d ,即可算出 f ?。用这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通常比较准确。因为在这个方法中无须测量物距、像距, 从而排除了测量物、像距时,以镜心为准而非以主点为准所带来的误差。· 放大倍数法测透镜焦距如果凸透镜很厚或焦距很短,或者对于凸透镜组,可以通过测量放大倍数来计算焦距。线放大率定义为: y ym '?(1) 由左图可见: s sy ym ''??(2) 将高斯公式 fss 1' 11??代入公式( 2 )得: 01 ')' 11(' 'mf xf ssf ss sm???????。(3) 其中x 是像的位置(原点任意) 。由( 3 )可见,放大倍数 m 与像的位置 x 成线性关系,其斜率为透镜焦距的倒数。对于透镜组, 成像与放大倍数的公式与单个透镜的没有区别, 但是物距与像距分别是相对第一和第二主平面计算的,这两个主平面一般并不重合。实验方法: 本实验中, 待测目镜 Le 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物是 1/10mm 分划板 F, 观察和测量像的工具是测微目镜 L。把全部器件摆放在导轨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在F、 Le、L 底座距离很小的情况下, 前后移动 Le, 直至在测微目镜L 中看到清晰的 1/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