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gooddoubi 2022/4/1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菏泽时代华侨城1#楼桩基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菏泽建中心线测放桩位线.  
(3)、桩位测放:依据测放的轴线木桩,进行仔细地拉线测放桩位,做到数量、桩距准确无误.
(4)、桩位设置与保护:测放桩位时,为预防在打桩过程中桩位位移,桩位采用红筷子砸入土中,校核间距无误后,放置滑石粉。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2、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     复测桩位 吊桩 喂桩    对中调垂直度 压桩 焊接桩   压桩     用水准仪抄测停压桩顶高。
   3、桩的验收
、管桩进场应由质检员专人负责现场检查验收。主要检查管桩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以及标注的生产日期是否齐全、有效。
、检查验收管桩的外观质量,包括桩体的完整性、裂缝、壁厚等,其外观不得有蜂窝、气孔、裂缝等缺陷;不合格的桩严禁使用。
、对进入现场的成品桩,应分批随机检查,自检合格报监理公司核验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的桩坚决清除出现场。
4、桩的静压
、压桩前必须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在桩机的一侧和桩机操作台上各设一线锤,压桩前由现场技术员测量管桩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长;
、为保证工程质量,依据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详细做好施工记录;桩机操作工每压一行程要记录压力表读数,特别是终止压力表读数一定要真实、准确并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④、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单桩承载力值控制终止压桩值,压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建设和监理单位,协商处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⑤、施工同一根桩时应缩短停顿时间,以防停留时间过长送桩造成桩身破坏。送至设计桩顶标高时,施工现场技术员要准确测量停压标高.
4、桩的焊接
接桩焊接方式采用手工电弧焊。接桩时,上节桩应对准下节桩并垂直无误后,用钢丝刷将对接桩头上的泥土、铁锈刷清,用点焊固定检查上下节桩垂直时进行焊接;施焊时应两人同时对角对称地进行,以防止节点变形引起桩身歪斜,焊缝要饱满,电焊厚度以高出坡口1mm,焊缝不得有凹痕、焊瘤、夹渣、裂缝等表面缺陷,焊接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核验,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控制方法
1、质量保证措施
①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
  桩基工程为隐蔽性很强的工程,因此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必须有一套职责化管理体系,有具体要求,有具体操作方法,有具体的检查制度和具体的处罚制度。质检员按照要求对每个工序逐一检查,按照标准要求对每个责任人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当场对责任人进行罚款,并督促改进,按照施工标准对实物质量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当场对项目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责令改正,下次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则加倍处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逐步提高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
②质量控制方法: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因此事前控制好这五大方面,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1>工人:
①、平时要加强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
②、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施工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2>材料:
①对于管桩表面应平整密实,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
‚卸桩前应先检查桩的长度、壁厚,灰浆饱满度;
<3〉、机械:
①对于主要施工机械,桩机、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等一定要正确使用,管理和定期保养。
②健全“人机固定"、“操作证”、“技术保养" “安全使用”、“机械设备"、“安全检查”等制度,确保施工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方法:
①、开工前会审图纸,仔细研讨图纸资料,观察施工现场,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②、在施工中严格执行JGJ94-2008技术标准。
<5>、环境及文明施工: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地质、水文、气象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