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草原》教学设计4.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原》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Huang6265 2022/4/1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原》教学设计4.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草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写下来。
六、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词。

2、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一课,谁来说一下我们上一节课完成了哪些目标?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幅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优美、表达情感强烈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积累好词佳句,练习说句子或写句子。
三、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交流

1、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⑴提问:
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⑵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2、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⑴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①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A、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B、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②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 “读说式 ”,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③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⑵指导学习第二层的意思(联欢):
①让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蒙古人民的人情美。
②讨论后汇报结果。这时教师在巡视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如何归纳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家是如何迎客待客的。
③学生根据联欢场面汇报查找有关蒙族风情的资料。
⑶抓住重点,体会情深在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段中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点题之句,让学生在读中仔细体会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认真感受两族人民依依不舍的心情。

问:想像一下,夕阳西下,依依惜别,他们会说些什么?
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并用 “那么 … …那么 … … ” “既 … …又 … …既 … …又 ”说一句话。
3、总结全文:
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的确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草原上古老的传说、迷人的神话,会勾起你无穷的遐想;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会让你流连忘返;美味的奶茶、喷香的羊肉,先抓住你的胃,再留住你的心;还有那无垠的天际、澄澈的碧空、悠闲的牛羊、驰骋的骏马、热情好客的眼神和拂过发际的微风 … …都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他带给我们一篇情真意浓的优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电影和话剧,希望同学们更广泛地去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四、当堂练习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中把羊群比作(),文中的 “无边的绿毯 ”指(), “白色的大花 ”指()。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句中把小丘柔美的线条比作()。
3、这种(),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在这种(),连()有时(),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4、课文描绘了迎客()、()、()联欢等四个方面的盛况,表现了()之间的深情厚谊。

5、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的 “何 ”的意思是(), “话 ”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