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powerpoint 66页).ppt

格式:ppt   大小:1,298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powerpoint 66页).ppt

上传人:apanghuang7 2022/4/20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powerpoint 66页).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
上海消防局 曾杰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规范概览



强条



强条
1、总则
5
7、系统施工
一般规定
6
2、术语
员清晰的疏散高度和时间;
排烟排热,有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开展对火灾事故的内攻处置;
在火灾熄灭后,对残余的烟气进行排除,恢复正常的环境。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烟气处置的方式
防烟方式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等疏散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

排烟方式 ——采用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间)
设置部位:超过一定长度的走道;超过一定面积的房间;汽车库、中庭、舞台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防烟的技术原则
防止烟气侵入的能量
风速—— ~ m/s;
风量——应按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他门漏风总量以及未开启常闭送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
风压—— 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排烟的技术原则(1)
控制烟层保证人员疏散
构建储烟仓——在防烟分区的顶部形成用于火灾时蓄积热烟气的局部空间
维持清晰高度——排除烟气使烟层底部至室内地平面的高度大于人员疏散所需的高度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排烟的技术原则(2)
清晰高度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排烟的技术原则(3)
同一热释放速率的场所,储烟仓的底部高度越高,即人员疏散的清晰高度越高,单位时间产生的烟气量也就越大。
高温的烟气在热动力的作用下不断卷吸周边温度较低的空气,其质量就必然会扩大,烟气的自身温度就会降低,也就是说烟气具有质量与温度成反比的规律。
同一热释放速率的场所,储烟仓的体积越大,提供人员疏散的允许时间就越长。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排烟的技术原则(4)
烟气控制的设计原则
防烟分区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根据功能布局
清晰高度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
——适应建筑需要
烟缕质量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
——保证烟气浮力
火灾模型不图太强也不图太弱
——符合实际荷载

Q=at2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汇报内容
一、烟气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二、烟气处置的目标与手段
三、规范对防烟系统的技术要点
四、规范对排烟系统的技术要点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规范对防烟系统的技术要点
系统设置
自然通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计算
机械加压送风控制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系统设置(1)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无法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符合下列要求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或合用前室;
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防烟楼 梯间的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 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 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 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 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系统设置(2)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点 十七分。
系统设置(3)
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可不设;
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