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1、认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电力系统元件的基本参数。
2、对电力网络通过潮流计算进行分析与计算.
2、学会用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相结),各部分输送距离,各部分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如何适当选择三段导线截面,使得导线所用铝材为最省?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这一问题仅有唯一的答案。显然,在选定各段导线截面之后,再简单地通过10%电压损失来校验导线截面的办法是根本找不到答案的,因为这是高等数学中典型的三元函数求解条件极值的问题。精确的计算可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来进行。
二、原始资料
已知图2中,改造前线路长度a1=53km,钢芯铝绞线的规格型号为 LGJ—120,;a2=15km ,导线规格为LGJ—95; a3=49km,导线规格为LGJ-70。铝材料的电阻系数,电网各部分的电抗X可近似地按每公里0.4,假定各段功率因素均为0。9,各台变压器的容量如图所示.
三、计算任务
1、针对图1画出电压损失的向量图,然后推导电压损失的理论公式.
2、按照式(2)计算改造前从变电所Ⅰ至变电所Ⅳ全线电压损失率。
3、分别选择三段导线的型号,使改造后从变电所I到变电所Ⅳ电压损失允许值为10%之内。
(较大规格的导线型号有LGJ-150,LGJ—185,LGJ—240,LGJ-300,LGJ—400)
对于和累计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各段线路的P、Q叠加,即按各段线路穿越的总功率计算;二是按各段线路的R、X叠加,即各变电所功率穿越线路的总长度计算。
为提高计算效率,可采用以下表格形式:
各变电所的功率列于表1:
站号
S
(MVA)
P
(MW)
Q
(MVAr)
Ⅱ
20
0.90
0。44
18
Ⅲ
15。5
0。90
0。44
13。95
Ⅳ
20
0。44
18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各段线路电阻、电抗数据列于表2:
线段
p
(MW)
r
(Ω)
q
(MVAr)
x
(Ω)
a1
18
5。00
21.2
a2
1.77
6.76
6
a3
18
7.50
19.6
按R、X叠加后对应的电阻、电抗列于表3
(改用大写字母以示与表2之区别):
线段
P
(MW)
R
(Ω)
Q
(MVAr)
X
(Ω)
a1
18
5。00
21.2
a2
13。95
6。76
27。2
a3
18
14.27
8。72
46。8
=
=756.83
比较采用不同的截面组合,使三段导线所用铝材总量最少(导线所用铝材份量的多少取决于其体积q1、q2、q3的大小).
:a1、a2、a3为电网各变电站之间的距离,q1、q2、q3为各段导线截面,因此,全线导线的体积为:
V=a1q1+a2q2+a3q3 ……………(4)
其中:q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