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互联网金融降温.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联网金融降温.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7/2/18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联网金融降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互联网金融降温从野蛮生长、万人追捧到低谷徘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景气转折波动的背后既有行业的周期变化特征, 也有实体经济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压力变化的显现, 更是自身定位扭曲的综合反映。从野蛮生长到低谷徘徊泛亚、大大、e 租宝之后, 显然还会有更多“宝宝”“财富”陷入风险, 涉案金额也从几亿到上百亿。从媒体报道来看, 从快鹿系平台收存资金风险,到北京天恒泰财富涉嫌非法吸存,再到上海中晋资产被立案调查,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刚刚过去的春天爆出更多麻烦。即使陆金所之类业界领头公司,也放慢了 IPO 步伐。去年是小甜甜, 今年是牛夫人, 说的不是过气网红, 而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乱象, 新一轮整治正在开始, 也注定未来各类跑路以及调查新闻还会继续。根据银率网统计,截至 2016 年3 月底,中国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 2572 家,连续四个月负增长, 2016 年3 月全国新成立 P2P 平台仅 4 家, 环比上月减少 % 。截至 5 月下旬,累计新增问题平台已达 137 家,其中跑路 17 家,失联 82 家。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时候, 部分业界人士将其视为放松监管的不二途径, 为互联网金融站台喊话更是屡见不鲜, 当时如果对于互联网金融提出质疑, 近乎走在金融创新对面。放眼当下, 即使最为领先的互联网金 2 融公司, 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银行信托的变体, 昔日创立之初改革金融系统解放金融抑制等华丽许诺不过尔尔。对于监管机构而言, 对已有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已经相当完善, 当互联网金融出现之际, 更多以观望态度观察, 这一态势其实提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体爆发的时间窗口, 成为不少人借机掘金的机会, 无论是合法途径还是灰色途径,监管空白也成就了业内业外闯入者公认的黄金机会。从更大的图景来看, 不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 本身源自企业与居民被压抑的需求。在金融抑制之下, 从企业端看, 由于不少信贷资源被投放给回报率低下的国有企业, 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存在未能被满足的融资需求; 从居民端看, 现实之中的资产价格暴涨使得民众对于投资回报有了更高期待, 这导致银行存款利息甚至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于是各类回报率高于 10% 的信托产品甚至回报率更高的 P2P 产品成为近些年的热门之选。企业与居民两端,双方以往未能被充分满足的金融需求一拍即可,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甚至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作为其股东企业的融资平台之一,隐性肩负着为集团融资解困的目的。存在即合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勃兴繁茂, 源自社会自身的需求, 然而不可否认, 不少产品的本质并非产品创新, 而只不过是监管规避, 以各种非金融身份享受金融业务之便而已。在资本推波助澜之下,互联网金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 门市从热门商圈开到居民小区,从邮件营销到电话营销再到各类名人站台,其活跃程度甚至超过银行。为何降温? 3 在中国工商银行资深研究员史晨昱看来, 互联网金融景气骤降可归因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泡沫退潮。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移动支付、众筹、网贷、 P2P 、民主金融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迅速普及。一时间, 互联网金融被赋予未来金融发展主流的定位, 承担着远超于其能力所及的热望, 从根本上激发了民众的投资和投机的热情。多数人只知道它可以带来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