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千里走单骑之路线图.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千里走单骑之路线图.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7/2/18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千里走单骑之路线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千里走单骑之路线图关羽斩颜良、文丑之后,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封金挂印,带着两位嫂嫂离开许昌去找刘备,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这一段最为读者熟稔。按, 《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 200 )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操擒获, 官渡战役初期替曹操出战, 解曹军白马之围; 闻知刘备在袁绍军中, 旋而“奔先主于袁军”( 见武纪、羽传)。小说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就是从“奔先主于袁军”这句话演绎而来。按小说第二十七回描述,关羽离开许昌,先后经过五处关隘,即:东岭关―洛阳―沂水关(汜水关)―荥阳―滑州黄河渡口。其中第一处东岭关是虚构的地名, 自无可考, 但下一站洛阳在许昌西北, 由此可知关羽大致朝西北方向行进。可是到了洛阳之后, 其路线陡然向东偏北而去, 因为第三处沂水关, 亦即汜水关, 在成皋附近。从成皋到荥阳, 再到滑州渡口, 一直奔东北方向(参见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这里有两点须作辨析: 其一, 沂水关一名无稽查考, 嘉靖本与清初大魁堂本均作此名, 一些通行版本亦常作汜水关。沂水, 无论作为地名或是河道,都在徐州东莞郡、琅邪国(今山东临沂一带) ,与关羽走单骑的路线不符。在嘉靖本中, 这沂水关也是诸镇讨伐董卓的主战场, 而毛本写讨卓时则作汜水关。汜水入河处在成皋之东, 处洛阳与荥阳之间, 由此可断, 沂水关应是汜水关的讹写。按, 《水经注》卷五:“汜水又北迳虎牢城。” 2 故汜水关又名虎牢关。但小说分明写成两个地方,如: 董卓让李?唷⒐?汜把住汜水关,自己带李儒、吕布等去守虎牢关(第五回) 。其二,滑州是一个不确切的地名,这里大概是指东郡或白马县(就是关羽斩颜良的地方) 。滑州乃隋代所置,三国时为东郡,治所在白马县(按,当时“州”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相当现今省一级;其下是“郡”,相当现今地市一级) 。东郡境内黄河渡口不止白马津一处,延津也是一处重要渡口。小说交代含混,不能断定关羽渡河是在哪一处。总之,关羽带着甘、糜二夫人走了一个近似“<”形的路线。这让许多读者很疑惑,甚至感觉“诡异”,为什么关羽要如此迂回行进?互联网上讨论此事的帖子很多,一种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 《三国演义》是袭用宋元说话人设计的路线, 其原本起点不是许昌, 而是长安。如, 百度贴吧有网名“擎天柱小哥”的一个帖子: 他为何要兜这么大的一个圈子, 给我们留下这段可谓史上最牛的“兜圈运动”呢?罗贯中将西安灞桥“搬”到了许昌。这并非罗贯中的地理失误。罗贯中虽然没有实地考察这段路线, 但在关羽辞别曹操寻找兄长的情节上, 他还是沿用了早期说书人的说法, 并将之略作改动, 才造成如此的局面。实际上, 早期的说书人, 并没有弄清楚关羽辞别曹操时, 曹操已经定许昌为都,他们还以为曹操仍在长安。所以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里, 仍将关羽辞曹的地点定为长安, 并按照长安城外的灞陵桥, 虚构了“灞陵挑袍”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灞陵桥本为灞桥, 在今西安市东灞水之上, 汉唐人常常在此折柳送别, 3 有“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之说, 故为后人所熟知。说书人将灞桥虚构入关羽辞曹情节,原本自然。这样,按照说书人的故事,关羽便从长安出发,一路东行,过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渡口,完全正常,并没有任何地理上的绕圈失误。很显然,罗贯中折服于说书人“灞陵挑袍”的精彩故事,将之完整保留,但在写《三国演义》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