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实验 1 测 反射角 r
1
2
3
...
实验结论:实验 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
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
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
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 蜡烛的像到平 蜡烛的像与蜡
次数
的距离/cm 面镜的距离/cm 烛的大小关系
1
2
3
实验结论:实验 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
倒。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 u,使 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 u,使 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实验数据:
凸透镜焦距 f= 10cm
物距与焦 像的性质
物距 u/cm 像距 v/cm
距的关系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u=2f
f<u<2f
u=f
u<f
实验结论:实验 6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主要使用天平和直尺这两
种测量工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三个形状规则且大小不同的铝块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测出三个大小不同的铝块(或其他物块)的质量,填入表中;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三个铝块的有关长度,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填入表中;
4、以体积 V 为横坐标,质量 m 为纵坐标,在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
连起来,从而绘制成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5、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数据:
m / g V / cm3
铝块 1
铝块 2
铝块 3
…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实验 7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液体的密度,特别是学会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