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政工程规划之道路
第一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课程框架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第三章 城市交通与路网规划
第四章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横断面设计
第五章 道路交通分析
二、交通量;
1、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2、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平均日交通量:道路被利用程度、交通安全设施、交通事故率及交
通控制管理的指标;
昼间12小时交通量:早7:00至晚7:00;昼夜流量比;
小时交通量(连续60分钟):年最大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
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设计
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
小时流量比);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二、交通量;
3、交通量的变化规律
(1)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周期性
时变、日变、月变、年变
第30位小时系数:15% (中心区、郊区)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9%-15%)
昼间流量比:-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二、交通量;
3、交通量的变化规律
(2)交通量随空间的变化规律:
路段的分配:
车道分配:、-、-、-;
方向分配:重方向;
4、交通量的换算:小轿车为标准车;
5、交通量资料的应用: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三、车速
1、概念:车辆行驶的速度,车辆行驶的距离对时间的变化率。
v=L/t (米/秒或公里/小时)
2、相关概念
地点车速:指车辆通过某一指定地点的瞬时速度。
是研究信号控制及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
行驶车速:车辆在某一行程内行驶时可以达到的速度。
时间是车辆的有效行驶时间。
行程车速:车辆在某行程内行驶的实际速度。
时间包括有效行驶时间与停车损失时间。是评价道路
车辆通畅程度与估计行车延误的重要资料。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三、车速
2、相关概念
运行车速:客货车辆在运输路线上的周转速度。
时间包括有效行驶时间、停车损失时间及在起、终点的
调头时间。是评价运输效率的主要指标。
临界车速:对应道路通过最大交通量的速度。
设计车速:在交通规划、道路线型设计、交通管理中的控制速度。
3、车速的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道路的等级标准、交叉口的数量、车道数及车道位置、
视距、侧向净空等;
道路线型: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线型;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三、车速
3、车速的影响因素
车辆条件:车型、车龄、车况等;
驾驶员条件:驾驶技术、行车时间、生理和心理特征;
环境条件:交通量的大小及组成、时间与气候条件等;
4、车速资料的应用:
规划和设计方面:道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参数、道路等级的控制指标;
交通管理方面:确定交通标示和标志位置、交通信号控制等的依据;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四、交通密度
1、概念: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一个车
道上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K=Q/V(辆/公里)
2、密度参数的分布特征
空间占有率:某一瞬时,观测路段内行驶的车辆总长度占路段长度
的百分比。
时间占有率:在某一观测时段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与
该测量时段的比值。
3、交通密度资料的应用:
描述交通特性的物理量,划分道路服务水平的标准。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五、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的相互关系
1、基本关系式: K=Q/V(辆/公里)
2、车速与密度间的关系: V=aK+b
V=Vf(1-K/Kj)
3、交通量与密度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