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的种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比喻
种类
明喻
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二、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
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7、原料代本体 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解放军)——容易产生误解。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这句话的含义是:
执干戈以卫社稷。
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改写: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
体不出现。       2、不同点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1、扩大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