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1,538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梅子 2022/4/21 文件大小:1.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推拿基本知识
2008年安全评价人员教育培训
推拿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的概述
一、推拿手法学简史
一)什么叫推拿手法学
1、定义
是一种专门研究推拿手法的形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规律的实,推动时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不可强硬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感。
三、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和小鱼际,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
四、摩法
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推拿开始和结束时都常用此手法,推拿开始时用抚摩作为过渡手法,结束时则作为整理性手法使用。
操作要领:揉摩时动作要缓和、协调,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每分钟频率约120次。
五、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鱼际着力,紧贴皮肤,作直线来回的快速摩动。
操作要领:擦法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肘关节屈伸,使前臂与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不可歪斜;术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以擦动时皮肤不起褶叠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伤皮肤。
六、搓法
用双手掌着力,挟住被推拿的肢体,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要领:搓法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来回搓动要快,上下移动要慢。
七、抖法
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被摩者的肢体远端,在轻微的持续牵引下,稍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操作要领:抖法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用力不要过大。拌动波要沿肢体向远端方向传导。
八、按压
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地逐渐按压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达到作用层次时,停留一段时间(约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可反复多次。
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者,称为点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着力者称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重按者,常称为(肘)压法;用指甲着力则称为掐法。
按压
操作要领:按压时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皮肤产生滑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缓缓增加,动作要稳而持续,使力量达到组织深部;点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九、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拿捏。
操作要点: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上提,逐渐放松连续。
十、拍法
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根据手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
空拳盖击
空拳竖击
指尖叩击
掌侧击
拍击
十一、摇法
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十二、拔伸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关节的另一端使包绕关节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发生不同长度的延长。
(1)颈部拔伸法:对于由于颈椎损伤而导致颈椎生理前凸减少的运动员,运动后可以采用颈椎拔伸法减轻颈部不适症状。方法是让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托于枕骨隆凸的侧下方,食、中指托于被推拿者两侧下颌骨,然后逐渐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弯部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住其对侧头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后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牵引颈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松,医者站于后外侧,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牵拉。动作要缓和,向拔伸时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对面而会,用双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渐用力拔伸,与此同时嘱患者上身略向后仰,形成对抗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拔伸
十三、扳法
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方法。
两手或两人配合进行,即一手(或一人)扶握固定关节近端,另一手(或另一人)扳动关节远端肢体,作适当幅度的单一屈曲,伸展,旋转,内收或外展等活动。
常用于颈,胸背和腰背部。
第三节、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