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500字.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500字.docx

上传人:wawa 2022/4/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500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500字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字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我很早就读过,百看不厌。他的诗淡然悠远,却在奇妙的意境中饱含着离愁和向往。仿若他生命的辉煌而短暂,便如这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如新娘般一帆风顺,踏上归国的船只,行驶在浩瀚的大海上。这时候徐志摩会想些什么呢?
终归那是他曾留学的康桥,留下了他美妙的回忆。在夕阳下,他走在河畔,看着那柔情似水的柳树,好像犹如夕阳中的新娘,望着水中的倒影,荡漾在心头。在徐志摩眼中那康桥的柳树是如此娇媚,而那柔波里的水草又是如此动人,那康桥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妙。在那里徐志摩又留下了七彩的梦。不远万里踏上征途,到康桥留学,为的就是学有所成,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奔赴康桥后,却发觉康桥犹如梦幻一般漂亮,“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桥的一切事物就连那榆荫下的一潭,都沉淀着作者彩虹般的梦。可见作者对康桥是情有独钟。
但作者此刻不是奔赴康桥,而是远离它,带着对康桥美妙的梦,慢慢离去,回首康桥,慢慢远去。美妙的梦,轮廓慢慢模糊,只变成了一点,便也不久消去。回想起曾在康桥度过的那段美妙时间,现在却要隧然远去,留下的是无比的惋惜和忧愁。
或许作者不是为了写愁,只是为了劝慰自己,留下纪念而写下这首诗。但从文中却表现出那样的潇洒和宽广的境界。挥手作别,那是作者的不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是何等潇洒,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泪沾衣裳,有的只是挥手告辞云彩的潇洒与自然。
怀着忧愁,却能表现出潇洒与风度,忧愁不能占据整个心灵,是因为心境开阔,便能容纳忧愁。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字4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志向。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头,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志向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从前之景勾起作者从前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纳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高雅,又采纳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调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显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调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冲突,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字5
“那榆阴下的一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这篇散文《小石谭记》同样让我相识到:一谭如梦!
柳宗元是唐代闻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小石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