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铃薯免耕草\膜双层覆盖栽培技术
熊 飞 马铃薯免耕草(秸秆)、膜(地膜)双层覆盖栽培技术(简称“免耕双覆盖”技术),是竹山县农技人员针对当前山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冬季田地撂荒多等问题,引进马铃薯免耕草马铃薯免耕草\膜双层覆盖栽培技术
熊 飞 马铃薯免耕草(秸秆)、膜(地膜)双层覆盖栽培技术(简称“免耕双覆盖”技术),是竹山县农技人员针对当前山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冬季田地撂荒多等问题,引进马铃薯免耕草覆盖技术,对其因地制宜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3年反复试验,摸索出的一套适于山区推广的马铃薯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盖膜技术相比增产20 %以上,与露地栽培相比增产50 %以上,667 m2可增收千元以上。
1马铃薯免耕双覆盖的突出优势
与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技术相比,“免耕双覆盖”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改土壤翻耕为免耕直播,节省了用工,降低了成本与劳动强度;二是改打窝点播、土内种植为地面摆播、土表种植,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马铃薯播种浅、出苗早、生长快,结薯后大部分薯块集中在土壤表层,而且个大、均匀、产量高,开挖收获非常方便;三是改土面不覆盖或者只盖地膜为稻草(或其他秸秆)、地膜双层覆盖,马铃薯生长期厢面基本无杂草,节省了中耕除草用工,同时秸秆在田间腐烂后可增进地力、改良土壤,也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与目前各地推广的马铃薯免耕草覆盖技术相比,加盖地膜后保温、保墒能力显著增强,可有效抗御山区冬季低温、春季干旱、入夏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防止草覆盖马铃薯因低温冻害、阴雨病害出现严重减产情况的发生,马铃薯产量不仅更高,也更加稳定。
由于该项技术简单、实用,省工、高效,农民只需简单的劳作即可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因此非常适合在劳动力少、机械化程度低的山区推广。
2马铃薯免耕双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11月收获。在低山中稻收获前15 d左右,将马铃薯提前置于阴凉处,用湿润河沙或泥土覆盖催芽。水稻收获后立即施肥播种,覆盖稻草与地膜,冬前马铃薯地上部分凋萎后收获。山区此季节种植马铃薯,由于前期温度较高,加之季节紧张、年内积温有限,必须选择抗性强、生长快、结薯早、前期产量高的品种,早催芽、早播种、早管理,才能提高产量。若秋季遇低温阴雨,霜冻来临较早,风险较大。
12月中下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旬收获。山区此季节种植马铃薯,可免遭冬季低温冻害,马铃薯生长季节较长,产量高,且成功把握较大。
马铃薯免耕栽培,水稻收获后不必翻耕,但要起好“三沟”。 m地膜覆盖,每2 m宽需起1条厢沟, m, m,深20~25 cm,同时起好边沟、围沟,确保沟沟相连、排灌通畅。起沟时挖出的土要分散堆放在厢面上,使厢面略呈龟背型,防止渍水。马铃薯播种时,如果田间杂草较少,将大草拔除即可;如果杂草多,可在播种前7~10 d喷施草甘膦进行化学除草。
马铃薯播种时需施足底肥,一般667 m2施土杂肥2 000 kg、复合肥50 kg、尿素10 kg。其中化肥在距离厢边3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