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8
文档名称:

十章污水物理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6,123KB   页数:1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章污水物理处理.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4/22 文件大小:5.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章污水物理处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章污水物理处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质水量的调节
第二节 格栅和筛网
第三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沉砂池
第五节 沉淀池
第六节 隔油和破乳
第七节 浮上法
第一节 水质和水量调节(equalization)
原理
五、沉降实验和沉降曲线
一、概述
在典型污水处理厂,沉淀法有四种用法:
(沉砂池)
(初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
淀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降(discrete settling)
絮凝沉降(flocculent settling)
成层沉降(zone)
压缩沉降(compression settling)
二、沉淀类型
自由沉降
发生条件: 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性时发生的。
特征: ※ 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和尺寸,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降过程。 ※ 颗粒的沉降速度在经一定的沉降时间后保持不变。
现象: 实验时可观察到水是从上到下逐步变清的。
t=0时
t=t1时
t=t2时
t=无穷大时
自由沉降过程示意图
液面
在搅拌的作用下分布均匀
随着沉降的进行,上部变清
到一定时间,沉降完成。
发生条件: 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性
特征: ※在沉降的过程中,颗粒互相碰撞、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而沉降; ※沉降的过程中颗粒的尺寸不断变化;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变化的。
现象: 水也是逐渐变清的,但可观察到颗粒的絮凝现象。
絮凝沉降
发生条件: 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在5000mg/以上。
特征: 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存在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
现象: 实验时可观察到水与颗粒群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沉降的过程实际上是该界面下沉的过程。
成层沉降
发生条件: 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高时发生的。
特征: 此时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现象: 粒群与水之间也有明显的界面,但颗粒群部分比成层沉降时密集,界面的沉降速度很慢。
压缩沉降
不同沉降过程示意图 A-澄清区(clear water zone);B-沉降区(hindered settling zone);C-过渡区(transition zone);D -压缩区(compression zone)
开始时在搅拌的作用下是分布均匀
清水区,此处等于出水的水质
沉降区,该区内浓度基本相同,且不随时间变化
过渡区,该区内浓度随深度变化
压缩区,该区内浓度基本相同,但比沉淀区高
沉降区和清水区有明显的界面,沉降的过程是该界面以等速下沉
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确定
假设:
(1)颗粒为球形,不可压缩,也无凝聚性,沉降过程中其大小、形状和质量等均不变;
(2)水处于静止状态;
(3)颗粒沉降仅受重力和水的阻力作用。
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可以得出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公式。
三、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式中:As——运动方向的面积
Cd——牛顿无因次阻力系数: Cd=f(Re)
μs——颗粒沉降速度
当受力平衡时,沉速变为μs(最终沉降速度)
对于球形颗粒:
层流区(stokes区):
Stokes公式说明的问题
(1)当s>时u>0,颗粒下沉; 当s<时,u<0,颗粒上浮; 当s=时,u=0,颗粒既不下沉也不上浮。
(2)水的粘度愈小,沉速愈快,因粘度与水温成
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沉降
(3)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成平方关系。
实际水处理过程中,水流呈层流状态的情况较少,所以一般沉降只能去除d>20m的颗粒,同时实际中不能直接用该式进行工艺设计。
四、理想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理想沉淀池的条件:
(1)进出水均匀分布到整个横断面,悬浮物在流入区沿水深均匀分布;
(2)悬浮物在沉淀区等速下沉;
(3)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的水平分速等于水流速度,水流是稳定的;
(4)悬浮物落到池底污泥区,即认为已被除去,不再浮起。
理想沉淀池的工作过程分析
u<u0
的颗粒
u<u0
的颗粒
入流区
沉降区
污泥区
u>u0
的颗粒
u=u0
的颗粒
u=u0
的颗粒
v
u
对于μ<μ0(pO)的颗粒可被部分去除。
对于μ <μ0的颗粒,其中可去除部分所占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