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恒定组分:N2、O2、Ar
可变组分:CO2、H2O
不定组分:H2S、SOx、NOx
了解大气与大气污染
一、大气结构与组成
水汽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为氮、氧和氩 )
悬浮微粒
E
C
D
A
粉尘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光化学烟雾
硫的氧化物(SO2或SO3)
防治措施
降水清除或雨除
氧化成硫酸盐微粒后再干沉降
土壤的微生物降解
化学反应
植被和水体的表面吸收
SO2与大气中的尘粒、水分形成气溶胶颗粒,这种污染称为伦敦型烟雾或叫硫酸烟雾。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SO2的腐蚀性很大
SO2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酸雨污染
在与植物接触时会杀死叶组织,引起叶子脱色变黄
特点
氮氧化合物(NO、NO2 )
对人类
对森林和作物生长
酸雨
对全球气候
当空气中的NO2含量达150mL/m3时,对人的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
3~8小时会发生肺水肿,可能引起致命危险
干扰了酶的作用,阻碍了各种代谢机能
有毒物质在植物内还会进一步分解或参与合成过程,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侵害机体内细胞和组织,使其坏死
酸雨可以破坏作物的根系统的营养循环
与臭氧结合损害树的细胞膜,破坏光合作用
酸雾还会降低树木的抗严寒和干燥的能力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性气候反常
影响
生产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
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
来源
碳氧化物
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当人们吸入CO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
——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多的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是CO的主要来源,如汽车排放尾气。其主要危害在于能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造成全球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
——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也是动物呼吸排出的废气。它本身无毒,对人体无害,但其含量>8%时会令人窒息。
——大气中的CO2的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联合国环境决策署决议将CO2列为危害全球的6种化学品之一。
防治措施:目前对CO的局部排放源的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汽车方面。
如使用排气的催化反应器,加入过量空气使CO氧化成CO2。
碳氢化合物
5
4
3
2
1
提炼废物(%)
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
溶剂蒸发(%)
焚烧(%)
汽油燃烧(%)
人为排放源
危害
对大气
对人
一般碳氢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不大,主要是醛类物质具有刺激性
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反应形成危害较大的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
防治措施
土壤微生物活动
植被的化学反应
吸收和消化
对流层和平流层化学反应
向颗粒物转化
碳氢化合物从大气中去除的途径
粒状污染物(如烟、尘、雾等)
由燃料燃烧、开矿、选矿或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磨面粉、制水泥等)、火药爆炸、农药喷洒等人工排放约占颗粒物总量的11%。
人为排放集中在人类活动的场所如厂矿、城市等,它增加了人类周围环境的大气负担。
天然过程排放颗粒物主要有火山爆发的烟气、岩石风化的灰尘、宇宙降尘、海浪飞逸的盐粒、各种微生物、细菌、植物的花粉等,约占大气颗粒物总量的89%
任务二 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
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控制”一词具有防止的意思。
废气排放控制系统
(一)污染物的捕集
(二)颗粒污染物控制
(三)气态污染物控制
(四)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一、常用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用方法
吸收法
催化法
冷凝法
吸附法
燃烧法
定义: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使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气与吸收剂接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吸收于吸收剂中,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指在吸收过程中,用来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液体.
指被吸收的组分
指吸收了吸收质后的液体
吸收剂
吸收质
吸收液
优点
设备简单、捕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一次性投资低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有害气体的治理
缺点
必须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否则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此外,低温操作下吸收效果好,在处理高温烟气时,必须对排气进行降温处理
吸收法优缺点
典型废气的治理技术
SO2废气的治理技术
亚硫酸钾(钠)吸收法
海水吸收法
碱液吸收法
尿素吸收法
液相催化氧化吸收法
氨液吸收法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
以亚硫酸钾或亚硫酸钠为吸收剂,SO2的脱除率达90%以上。吸收母液经
冷却、结晶、分离出亚硫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