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2/20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合同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数额较大的行为, 或者仅履行合同小部分, 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无履行诚意以骗取财物的行为。当前在审判实践中, 只有正确划清合同诈骗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才能做到既严厉打击合同诈骗活动, 又及时调整经济纠纷,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划清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民事欺诈行为, 是指在民事活动中, 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识错误, 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它与合同诈骗罪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 都有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根据法律规定,都可导致合同无效; 两者在客观上都采用欺骗方法, 包括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和隐瞒事实真相等, 意图使对方陷入错误: 两者都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行“骗”, 不存在过失问题; 行为人都可能对特定的财物处于不法占有状态, 即非法占有对方按合同规定能交付的“标的物”。两者的区别: 首先是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 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 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 其实质是牟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 但行为人并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 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 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故意内容,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其次是客观方面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行为方式上, 合同诈骗罪是作为, 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 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②从欺诈的程度看, 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 需要由刑法来调整, 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 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的限度内, 而仍应由民事法律来调整。③从欺诈内容看,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动, 而民事欺诈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④从欺骗的手段看,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总是千方百计的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书、虚假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等,以骗取对方的信任使行骗得逞, 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此外, 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 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 并未充当经济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的体现者,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而民事欺诈行为侵犯的则是债权, 即作为侵犯对象的公私财物,是已经进入经济合同设定的生产、流通领域的权利义务的体现者。二、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纠纷, 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 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由于诈骗分子近年来常常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因而往往使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 不易区分。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区分:①主观方面。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没有履行能力而虚构、隐瞒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