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设计2014.doc

格式:doc   大小:38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设计2014.doc

上传人:vivian5400 2022/4/23 文件大小:3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设计201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用文案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 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叶铁虎、田玉科(执笔 / 负责人)、吴新民、杨辉(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
目 录
术前评估
蛋白< 70g/L ;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 III ~IV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绞痛)及对铁剂、 叶酸和维生素 B12 治疗无效者;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C、血红蛋白低于 80g/L 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纯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应考虑输注红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 80~100g/L ;
E、对于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 80g/L 的水平。
3) 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 预计× 55×体重- Hct 实际测定值× 55×体重)/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 =(Hct 预计- Hct 实际测定值)×体重× 5( Hb单位为 mg/dl )。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红细胞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细胞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
者;
D、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血指征。
F、急性大失血无同型血源时,可适量输入 0 型血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3、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
者。
A、血小板计数> 100× 109/L ,不需要输血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 50×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 50×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C、血小板计数在( 50~ 100)× 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E、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温、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3)注意事项
A、手工分离血小板约含 ×1010,保存期为 24 小时;机器单采血小板约含 ×1011,保存期为 5 天;
B、每份机采浓缩血小板可使***增加约( 7~10)× 109/L 血小板数量。
C、小儿输注血小板 5ml/mg,可使外周血血小板增加约( 20~50) ×109/L 血小板数量。
4、输血浆 用于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研究表明北美
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 30% 凝血因子浓度或不稳定凝血因子仅需维持
5%~20%,就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况。
1)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 FFP)、冰冻血浆、新鲜血浆。
2)使用 FFP 的指征:
A、PT 或 APTT>正常 倍或 INR>,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FFP:5~8ml/kg) 。
(3)使用说明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A、新鲜冰冻血浆内含全部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规格为 200ml、
100ml;
B、每单位(相当于 200ml 新鲜全血中血浆含量)新鲜血浆可使***增加约 2%~3%的凝血因子,应用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
C、普通冰冻血浆用于Ⅲ和Ⅷ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替代治疗;
D、不应该将血浆作为容量扩张剂;
E、小儿使用 FFP 有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5、冷沉淀 输 入冷沉淀的目的是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 150mg/dl ,一般不输注冷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