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个人学情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个人学情分析.docx

上传人:haha 2022/4/2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个人学情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个人学情分析
老师教学工作安排个人学情分析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安排》和《德育工作安排》为指导,仔细实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行为习惯养成教化为重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特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对:
我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新奇心,他们纯净和善可爱。可是孩子年龄小,自理自制本领弱,在幼儿园理解的教化与学校教化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他们学习的爱好,特制定了如下工作安排。
二、基本工作资料:
(一)搞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和建立班团体。
1、训练小学生上各门学科的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尽快做到自觉遵章守纪。
2、训练学生的团体意识,参与各项团体活动都能做到集合快,纪律强,效果好。
3、利用大课间带学生学习跳绳,踢毽子,教他们做眼保健操,保证人人动起来,并且做好。
4、建立正常的卫生值日制度,经过老师手把手地教,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打扫方法。实现班级卫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培育学生酷爱劳动的好习惯。
5、培育团结协作的优秀小干部群体,发挥队干部的榜样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化。
1、每周一升旗的时间,训练学生尽快的排好队,听从口令。利用国旗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2、结合生活情境,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化。教化学生要诚恳信用,酷爱班团体,主动关切帮忙他人。
(三)教化学生努力学习。
1、亲密与各科任课老师联系,留意教学模式的创新,留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激起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2、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仅乐学,并且会学。
3、加强对个别学习困难,留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的教化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四)关切学生身心健康。
1、对学生进行日常卫生保健学问的讲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
2、教化学生加强体育熬炼,增加体质。
3、教化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在班级之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协作科任老师,构成一股进取向上的班风。亲密留意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动向,进行适时教化。
(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1、建立学校家庭电话互访制度。班主任留有每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学生每有提高或特别情景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使家长有“孩子就在身边”的感觉。
2、经过走访和家长联系册的形式亲密与家长的联系。暂拟定期中考试前后完成对2位特别学生的家访工作。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努力使家校教化构成合力。
三、主要工作及目标:
作为一名新老师,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真是一种挑战。仅有虚心向老老师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制定班主任安排如下:
1、时时到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化
2、制订小干部培训安排,尽快培育一批得力助手,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育小干部的工作本领,让他们各自发挥自我的特长。
3、仅有学校教化与家庭教化有机地结合,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多方联系。
4、重视后进生管理工作,落实他们的一对一分工帮教制度,关切他们的成果,关注他们的成长,以心换心、热忱关爱,多表扬激励,使他们取得提高。
5、仔细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搞好校教育处、大队部、体育组组织的假日活动、主题教化和各项竞赛。培育学生的各种本领和素养。
四、详细工作措施:
1、对于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资料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宁波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萧王庙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细化规范资料,注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化,以校五项竞赛活动为杠杆,结合班级最佳拇指奖,注意在班级内树立各方面的良好榜样。
2、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切实加强班干部的本领,落实每个小干部的职责,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探讨,刚好反馈刚好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构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3、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美丽的学习环境,设有生物角、黑板报、竞赛栏等,激励学生进取进取,促进班团体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建了条件。
4、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经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协作,并刚好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景和应留意的事项,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教化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