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专题复习).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brozn 2022/4/23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专题复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学****西方的技术,比方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比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西方的思想文化,比方新文化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成功》和《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10、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近代化起步的特点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经历了哪些变化?或中国的近代化起步有什么特点? 
从学****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化。
 
六、近代化探究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究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究。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究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宜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感悟: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浸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变革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展,给封建思想制度以宏大的冲击,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思想武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这大大推动了世界向近代化的迈进。中国由于稳固完善的封建体系的束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最终没能阻挡这一历史洪流。 
【知识链接】 
(一)中国近现代化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汽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 
、对中国影响 
口号:自强、求富.
 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消费经历,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拓了道路。 
 
(1)民族工业的开展──洋务运动刺激 
(2)民族工业的先驱: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主张(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3)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几个时期:洋务运动-清末(兴起)、1895—1913年(初步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成立(萧条) 
(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汽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 
(2)1898年,,;在此又称“百日维新”。开场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略)注意:皇帝是光绪帝。结果: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3)失败原因: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②客观:封建顽固派权利强大。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5)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它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进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