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69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sunny 2022/4/23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78n2,13a2h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①单独一个数与一个字母也是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那么对负整数指数幂仍然适用.
【第六节 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那么: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那么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那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那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
(x+a)(x+b)=x2+(a+b)x+ab.
【第七节 平方差公式】
1、〔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2、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a+b〕•(a-b)的形式,然后看a2与b2是否容易计算.
【第八节 完全平方公式】
1、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2、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掌握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
〔1〕
〔2〕
〔3〕
4、完全平方式:我们把形如:的二次三项式称作完全平方式.
5、当计算较大数的平方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数的运算.
6、完全平方公式可以逆用,即:
【第九节 整式的除法】
一、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一般地,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那么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根据法那么可知,单项式相除与单项式相乘计算方法类似,也是分成系数、相同字母与不相同字母三局部分别进行考虑.
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注意多项式各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一节 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那么(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且那么(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7、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