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钻石基本知识文章来源: SYB 全球钻石批发中心物理特性钻石是由纯碳( 像铅笔芯的石墨) 在极高温及高压下结晶而成的一种透明宝石, 也是最耀目的矿物。要了解钻石恒久的美丽及它与其他宝石价值上的差异,就必须明白钻石的物理特性。硬度钻石是人类所知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亦是宝石中最持久耐磨的。它比次一级坚硬的刚石要硬上许多倍。在十九世纪初, 宝石学家一直依赖莫氏硬度级制来测量物质的硬度。此级制仅显示较高硬度值所代表的矿物可刮损较低硬度值的矿物。钻石高居莫氏硬度级制的首位,其硬度值为 10 ,而刚石是 9 ,吐柏斯石(黄玉)为 8 ,水晶(石英)则为 7。莫氏硬度级制没有说明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因为起硬度值的编定并非是按照比例的。对珠宝商而言, 硬度通常是指一件宝石可能遭刮损的程度及其持久耐磨性。由于钻石的质地坚硬, 故能非常准确地将其切割, 获得最佳的折射及反射光线的效果, 此外坚硬的质地亦使钻石表面较任何其他宝石为光亮,并使钻石能真正永恒不朽。强韧度许多人以为硬度即强韧度或抗裂度, 因而相信钻石是不会破裂的, 但这并不正确。钻石的晶体结构, 像木块的纹理一般,有“硬”和“软”的方向。对正钻石的纹理方向施以重击, 能够令钻石出现裂痕或削口, 甚至可使其裂开或破碎。这项特性对钻石的切割相当重要。故此,在从事粗重工作时,不应穿戴钻石指环。折射率折射率显示当光线由一个介体进入另一个介体时折曲的程度。例如将半支铅笔插入水里,整支铅笔看似折曲了, 这是由于水的折射率为 。钻石的折射率为 ,乃所有宝石中最高的。折射率越高,其色散能力,亦即将光线分为光谱内各种颜色的能力则越大。红宝石的折射率为 ,而祖母绿的折射率则为 。比重钻石的比重为 ,这是由于钻石比重较其他体积的水重三倍半有多。这表示钻石是质量结构紧密的宝石。红宝石的比重为 ,而祖母绿的比重则为 。这项特性对把钻石,从其他在自然界同时的矿物中,分隔出来的过程极为重要。热膨胀许多矿物遇热膨胀, 遇冷收缩。钻石对温度的反应极微, 故此不易因温度的聚变而产生裂痕。在摄氏 875 度左右, 钻石会燃烧起来,当温度达到 3700 度时,钻石开始会熔解。传导率钻石是极佳的导热体, 所以接触钻石时会感到它的冰冷。大多数钻石是非导电体, 但亦有些是半导电体, 几乎全部是在南非 Premier 钻矿场内发现,原因是此种钻石内含有硼的杂质,而硼是导电体。钻石的美丽钻石迷人之处在于它对光所产生的独特效果, 光其实是由无数从不同方向照射的光线组合而成。要了解光如何能令钻石发出美丽的光芒, 我们便要将光线视作个别射线来看。当射线照射在钻石表面时, 部分从表面反射出来。其余部分再射进钻石内部时, 向钻石中部折曲, 这称为折射作用。射线在钻石内部的反射面, 再反射回钻石顶部, 当射线在在表层经折射出来时,便分散为光谱内各种不同的颜色。光泽钻石的光泽,光彩(火)及闪光常被混淆。严格来说,光泽是白色光线从钻石表面反射出来所见到的强度。钻石的光泽来自内反射及外反射。钻石的内反射就是光线在钻石内部钻腰以下的凌面进行反射作用。由于钻石异常坚硬,起表面经打磨后特别光滑, 故能比任何其他的宝石散发出更耀眼的光泽。光彩(火) 钻石将白色光线分散成光谱内各种颜色的功能, 令钻石产生“火”。钻石的色散功能较任何其他宝石为大。钻石冠部 32 个瓣面的分布和排列方式令钻石能尽量发挥其色散功用,产生最多的光彩。闪光闪光就是当钻石移动时,从表面所见到的闪烁光芒。闪光的程度在于钻石移动时,肉眼所能看到的瓣面数目及这些瓣面的光滑程度。闪光现象解释了为什么钻石被佩戴起来时会倍见迷人。出产钻石的国家远在二千五百年前, 印度首先发现钻石。发现地点多在古代河流的沿岸及河床。有很多个世纪, 印度是钻石的唯一来源地。旅客将钻石从印度带到地中海地带, 旧约圣经亦有提及钻石, 在希腊及罗马时代, 钻石已是众所周知。十八世纪时期, 巴西亦发现钻石。来自巴西, 圭亚那及委内瑞拉的南美洲钻石, 只占今天全球钻石产量的小部分。南非在 1866 年发现钻石。其后非洲其他地方亦相继发现钻石, 包括西南非, 扎依尔, 安哥拉, 博茨瓦纳, 中非共和国,加纳,象牙海岸,莱索托,利比里亚,塞拉里昂及坦桑尼亚。使非洲成为钻石的最大出产地。苏联亦有钻石出产,于北极圈以北的西伯利亚东部。最近澳洲亦有发现钻石。钻石的形成与开采钻石的真正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一般相信钻石是在数百年前在地底深处受极高温及高压结晶而成。其后由于火山爆发的活动, 将含有钻石的岩浆从地壳裂缝推至地球的表层, 岩浆冷却后便形成管状的“矿脉”。地面表层经受风雨侵蚀,及被河流冲洗,将钻石连同表土及其他矿物冲至远离原来矿脉的地方,形成冲积矿藏。钻石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