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04我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4我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7/2/21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4我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接受许多读者建议,我想出一本一般读者买得起、又便于阅读的书。经过两年运作,花了很大精力,终于编写成了。一、我年逾古稀,已是风烛残年。回顾二十多年的绿色征途,可以说是异彩纷呈, 隽永深长。但不能说和前五十年人生经历毫无关联。历经民族灾难、政治迫害和家庭不幸,一切酸辛苦辣,都为以后的道路铺垫了基础。所以,这本书既是我的各种著作的浓缩本,也是我人生的浓缩本。浓缩的原则有三: ——与绿色有关,这里说的是广义的绿色,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 ——我认为有意义的; ——可能不对,但确属于我自己的。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比《环球绿色行》好。《环球绿色行》代表我八九十年代的水平,这本书代表我现在的水平。这本书的书名曾想了五十多个,后来决定用《错!错!错!》。出处来自陆游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似乎反射了一种心境,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潜在主题。这个错,不是指某个人、某件事、某个地方、某个时期,而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历史的、根本的、越来越严重的、迄今尚未认识的大错。提出这个问题,不是我心血来潮,也不是冥思苦想,而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绿色实践和反思,在我眼前不断浮现出这个模糊不清而又震惊心魄的“错”字。在征集评点的过程中,许多朋友喜欢这个书名,也有些朋友反对。反对的角度各有不同,但从普通读者接受的程度来分析,数量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曾试着用另一个书名:《马霞与我们同行》。其含义:一是缅怀马霞,《马霞与我们同行》便是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二是这本书没有署名马霞,但我认为她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者;三是象征着中西文化,特别是绿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绿色文化原本就应该是一种新兴的世界文化。但有些读者告诉我,不了解马霞的人不能理解这个书名,希望仍然用《错! 错!错!》,这个书名代表了当今环保界的警觉和呼声。二、出版这本书,还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我要搞个“百家评点本”。这样做不是要大家来捧场,而是以此为平台,引发共鸣、联想、碰撞、交流,既可以反对, 也可以嬉笑怒骂,以达到荟萃绿色的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可能成为一本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书。好在我在环保界、青年界、学术界、新闻界、文艺界、政界和普通读者中拥有广泛的朋友,他们支持我这样做;同时,这本书跨度大,涉及面广,焦点多,能引发各种议论。经过两年的努力,证明了我这个想法是对的,已经有一百多位朋友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评点。写得最多的 130条,年龄最大的 90岁,有的抱病写作,有的四易其稿,还有的不仅自己评点,还约请他的朋友写。我确实感谢各行各业的专家, 在百忙之中留下了他们宝贵的墨迹和思想,增加了这本书的厚重和色彩。但我不是“追星族”,还有许多普通的读者,他们可能是工人、农民、小学生、教师、离退休人员、我的亲友和环保志愿者,只要他们的评点有思想,有特点,我都一视同仁。我珍惜这些评点来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情感,许多观点非同一般,是独特的,卓越的,发人深思的。至于有些观点批评了我,或者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这没有什么关系,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观点为什么不可以丰富多彩?譬如我说:“做自然的奴隶,当社会的主人!”这是多年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一种呐喊。这句话赢得了许多赞同, 也招来了不少的反对。我赞同“赞同”,也不反对“反对”,还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