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征时的故事
长征实现了由依附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
的转折 ,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 ,实现了中国革
命事业由挫折走向顺利的转折。那你知道长征时的故事有哪
饥饿寒冷压不倒红军的英雄气概, 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
伐。8 月 8 日我们终于走出了水草地,到达四川省的包座。从这里往
前又走了十几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间隘路,通过了“八
3
里卡子”“腊子口”等天险,才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
经过雪山、草地,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我们红六军团与其他
军团一样,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就拿我们连队来讲,原来有 100
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 17 人。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大家锻炼得
更坚强了。“走出草地就是胜利” 。指战员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地高
唱着“大踏步,向前进,解放大西北 …… ”勇往直前,
奔赴抗日前线。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感天动地、 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过草地只是其中一节。无数先烈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迎来了中历史,学习先烈们,学习当年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长征时的故事:刘忠谈湘江之战 11 年前的元月,我来到北京国防大学,拜访心仪已久的刘忠。望着眼前这位 88 岁的共和国有功之臣,我不禁想起杨成武对他的评价: “他的戎马生涯可以说是我军的一个侧影。”
如果说,在参加长征的闽西子弟兵幸存者中,武平的刘亚楼 (红二师政委 )、长汀的杨成武 (红二师四团政委 )以其作为全军的前锋一路斩关夺隘,在军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那么历史同样不会忘记来自 “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 ;;上杭才溪的刘忠。刘忠原任红二师五团政委,长征前夕受命担任红一军团侦察科长, 率部一直走在前头, 是红军的
4
“千里眼”“顺风耳”。1934 年 11 月中旬,红二师突破敌人第三道防线后,以 100 公里急行军奔袭道县。红旗很快就飘上了道县城头。随即,军团首长下令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率五团向湘江前进, 占领界首的各个渡口, 相机占领全州。 刘忠自然责无旁贷地率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五团前头,侦察全州、桂林的敌情。
前有湘江阻挡, 后面和左右两侧有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 情况万分危急,红军能否突破湘江,冲出敌人的重围,绝处逢生,关键在此一仗 !林彪、聂荣臻给红二师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湘江,为部队行进打开通道。
日,红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出其不意地突
破敌人封锁线,未遇困难便渡过了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觉山 (脚山铺)间的渡河点。在红二师的开路下,一军团和三军团的精锐部队也
都伤亡不大地跨过了湘江。 恰在这时,国民党桂系白崇禧从兴安把他的部队向南移动,佯作保卫桂林,实际上是为保存实力,避免与红军作战,因此开放走廊,让红军从兴安前往全州。此时,红军先头部队与中央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