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所示,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他测出的矿石密度与真实值相
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可编辑可修改
【解析】(1)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
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①由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为 m=100 g+50 g+10 g+ g= g,
读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矿石的体积为 V=60 cm3,
矿石的密度 ρ=m,V= g,60 cm3= g/cm3=×103 kg/m3。
②实验中,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时很难完全收集,在倒入量筒时也很难完全倒
净,造成体积的测量值偏小,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大。
【答案】(1)左;(2)×103;偏大
【方法归纳】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
数方法等,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清零刻线、量程、分清分度值。
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题型二 探究型实验
考查实验: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
(3)探究压强特点实验;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等。
【例 4】小锦小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每个钩码质量相等。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他将杠杆左
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
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可编辑可修改
(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
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_______格处。
(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
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
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______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1)现在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说明杠杆左端偏重,为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2)设一个钩码重为 G,杠杆一个格为 L,
左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
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F 左 L 左=4G×3L=12GL,右边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设右边的力臂为 L 右,则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F 右 L 右=3G×L 右,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 左 L 左=F 右 L 右,即 12GL=3G×L 右,所以 L
右=4L,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四格处。 可编辑可修改
(3)小锦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
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
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所以利用图丁进行验证。
【答案】(1)右;(2)四;(3)丁
3 电学实验题
考查实验:
(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伏安法测电阻
(5)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重点考查的电学实验是:
(1)探究电学规律实验;
(2)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
重点实验考点:
(1)考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
(2)考电路连接时开关的断开闭合情况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
(3)考实验器材:
①基本实验(即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
②因某一仪器欠缺而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 可编辑可修改
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