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ppt

格式:ppt   大小:2,105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ppt

上传人:娇姐 2022/4/24 文件大小:2.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重锤滑车抗阻力主动运动:
此方法用重锤做阻力,用滑车改变牵引方向,牵引方向与肢体成90度直角,肌肉可发挥最大力量。
运动时速度不宜过快,肌肉收缩到极限后可停2-3秒,向心性、离心性收缩动作均需缓慢进行。
3)重锤滑车抗阻力主动运动:
此方法用重锤做阻力,用滑车改变牵引方向,牵引方向与肢体成90度直角,肌肉可发挥最大力量。
运动时速度不宜过快,肌肉收缩到极限后可停2-3秒,向心性、离心性收缩动作均需缓慢进行。
4)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
用弹簧的弹性做阻力(图3-6)。
5)摩擦阻力抗阻力主动运动:
摩擦阻力难以控制,不稳定,不便于数字表示,易磨损,不是抗阻运动的重要工具。
6)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
利用浮力可协助运动,对抗浮力的运动就是抗阻运动。可在四肢末端栓上浮子,再向下方运动。
4、等长运动:
(1)定义:肌肉收缩时,无肌肉缩短或关节运动。虽然肌肉没有做功(功=力×距离),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因此能增加力量。
(3)方法: 1) 徒手等长运动:根据肌力恢复程度,从2级到5级都可做等长收缩。
2)肌肉固定练****适用石膏固定中,肌肉收缩时不引起任何关节的运动。
3)利用器具:墙壁、地板、肋木、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
四、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根据功能的需要和训练的可能性,采用的负荷量、肌肉收缩的类型、动作进行速度、重复次数要适当。
(1)增强肌力训练的目的:加强的瞬间爆发力还是肌肉的耐久力,维持原肌力还是增加肌力?
(2)肌力恢复的现有程度:
(3)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如,肌腱手术后、缝合术后、骨折后、石膏固定中等。
(4)有无疼痛,姿势与体位是否受限。
(5)肌肉收缩的运动形式的区别。
(2)肌力恢复的现有程度:
表3-1 肌力级别与肌力训练方法的关系
肌力级别
运动方法
2
辅助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3
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
主动抗重力运动
抗轻微阻力运动
4
抗较大阻力运动
5
抗最大阻力运动
(5)肌肉收缩的运动形式的区别。
表3-2 肌肉收缩的运动形式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肌肉长度
不发生变化
肌肉变长或缩短
肌肉张力
加强
不变
关节运动


适用
骨折后石膏固定、疼痛、肿胀
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方法
肌肉全力收缩并维持3-10秒
肌肉反复收缩、放松
2、地点的选择:肌力增强训练在任何地点都可进行,病室、走廊都可持拐杖步行或坐轮椅练****br/>3、阻力的施加与调整:增强肌力训练关键点之一是阻力的施加及调整是否得当。
(1)部位:阻力通常加在需要增强肌力的肌肉远端附着部位。
(2)方向: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运动的方向相反。
(3)强度:每次施加的阻力应平稳,非跳动性。
(4)降低阻力或改变施加阻力的部位:患者不能完成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加阻力的部位疼痛;肌肉出现震颤;出现替代或代偿性运动。
4、运动量:原则是第二天不感到疲劳和疼痛。
5、固定:固定主要作用肌的起点,可用手、沙袋、带子等固定。
6、姿势、体位:取适于运动的姿势与体位,能防止代偿性运动的体位。
7、对患者讲解和鼓励:
8、代偿运动:在增强肌力阶段不准许代偿动作。
9、正确详细的记录:
10 、 注意心血管反应:
如,屈髋动作,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弱时,缝匠肌可代偿,并能使大腿外展、外旋,防止办法是控制大腿外展外旋,从正前方屈髋(图3-7)。
如,髋外展动作:臀中肌肌力弱时,腰大肌、髂肌能代偿,且同时引起大腿外旋,可使大腿置内外旋的中间外展(图3-8)。
9、正确详细的记录:
运动肌肉
股四头肌
关节运动
伸膝
类别
抗阻力主动运动
方法
10RM/3kg
体位
坐位
10 、 注意心血管反应:等长抗阻力运动,特别是抗较大阻力时,具有明显的升压反应,加之等长运动伴有闭气,对心血管造成额外负荷。因此,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应禁忌在等长抗阻运动时,过分用力或闭气。
五、具体应用——临床常用的肌力增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渐进抗阻方法:
(1)DeLorme法:
(2)Oxford 法:
2、短促等长练****br/>3、短促最大负荷练****br/>4、利用CYBEX进行的等速练****br/>5、利用器械进行的肌力增强训练方法:
(1)垫上肌力增强训练方法(图3-9)
(2)轮椅上肌力增强训练方法(图3-10a-b)
(3)平衡杠上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图3-11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