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伤性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第1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ahage TSAH)
指颅脑外伤痛剂。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以防使用药物掩盖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病程、治疗方案、用药目的和转归,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稳定患者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15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再出血
通常在前次出血后10~14天为发病高峰。其发生机制与患者纤维蛋白酶溶解活性增高有关。
在发病2周内,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及早发现再出血先兆,及早处理。
应重点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头痛及患者情绪变化。一旦发现烦躁不安、瞳孔大小形状异常、血压再次升高、心率呼吸减慢、剧烈头痛等再出血先兆,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16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机制与脑室积血量有关。
急性脑积水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d内病情恶化,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慢性脑积水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症状、头痛伴有步态不稳、尿失禁、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一旦发现上述表现,应考虑为脑积水,及时向医师报告病情变化,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第17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脑积水护理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床头抬高300,以减少脑部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翻身时要缓慢;
做好生活护理;
患者4周后可在床上活动,6周后可在床边活动。
第18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癫痫
癫痫多发生于SAH后的早期,以大发作和局灶性癫痫较多见。
其发生机制与血液成分刺激大脑皮质有关。
发作时应使患者平卧,及时吸氧,口腔内放置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和颊部,清除口内异物,使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给予安定以及鲁米那等药物控制癫痫发作,无自主呼吸者应做好人工呼吸,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第19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腰穿
CT
①血红蛋白<10 g/LCT显示为等密度影
②脑脊液内血液有形成份>20 时,CT扫描可显示高密度影,据此可以对出血的范围及程度作出判断。
腰穿
10天后积血消散CT检查显示高密度影消失,而此时最易漏诊或误诊。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漏诊或误诊,此时必须进行腰穿。
第20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腰穿
『标本采集』
作腰椎穿刺后,抽取脑脊液2—5ml,置于清洁干燥的试管内。
『正常值范围』1、颜色:无色水样液体。2、透明度:清晰透明。3、凝块:静置24小时不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4、蛋白质定性:阴性。5、糖定性:弱阳性。
:成人:-:儿童:-。
7、细胞计数:成人1—5个/ul,儿童0—15个/ul,多为淋巴细胞。8、细菌:无。
9、氯化物测定:成人: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第21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亚低温治疗重要性
亚低温可降低体温、还直接降低头部降温。
减少脑水肿,改善缺血后低灌注及防止过度灌注损伤 ;
脑部的温度每降低1℃ ,脑组织代谢降低6.7% ,颅内压下降5.5%。
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减少脑细胞自溶坏死,达到保护了脑细胞的功能。
第22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者。
2.下丘脑等脑中线结构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者。
3.严重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明显、无手术指征者。
4.颅内血肿手术清除后,仍有严重脑水肿者。
第23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禁忌症
1.脑疝晚期,脑干功能已完全衰竭者。
2.颅内血肿观察期,不能排除须手术治疗者。
3.严重合并伤和休克尚未纠正者。
4.原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第24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亚低温疗法
冬眠Ⅰ号合剂(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杜冷丁100mg)
昏睡状态
物理降温
肛温33-340C
腋温31-330C
第25页,共4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室温控制在20~250C,湿度50~60%,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取平卧位,防止患者突然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