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布氏杆菌病临床学.ppt

格式:ppt   大小:1,167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布氏杆菌病临床学.ppt

上传人:杰猫 2022/4/25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布氏杆菌病临床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其他可表现为低热(约占42%)、不规则热(约占15%)。另外较少见的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等。发热前多伴有畏寒或寒战。高热病人神志多清楚,部分病人还可下床活动,热退后反觉症状加重,抑郁寡欢,软弱无力。
波浪热:布氏杆菌侵入人体→淋巴管→局部淋
男性睾丸肿大疼痛,女性有卵巢炎及子宫内膜炎。另外常有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等痛。
(3)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可达60%左右,有时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血沉在急性期增高,慢性期基本正常。重症或慢性病例可有贫血。 。
2)病原体分离
急性期未用抗菌素前血培养阳性率高可达80%以上,骨髓培养(低热或无热的病人)阳性率更高,但培养时间较长,需2-4周。
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均可做细菌培养。急性期阳性率高,慢性期低。骨髓标本较血液标本阳性率高。
3)免疫学试验(血清学检查)
①血清凝集试验:多于病后第2周出现阳性反应,大于1:100 以上有诊断价值。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意义更大。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传染病的假阳性率可高达30%以上,如见于兔热病,注射霍乱疫苗。
兔热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为土拉热杆菌,主要传染源为野兔及鼠类,蜱为传播媒介。
②补体结合试验:主要测IgG,出现较迟,维持时间长,一般1:16 以上即为阳性。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的特异性。
③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作此检查。
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IgM及IgG 抗体比凝集法敏感,特异性也强。近年来尚有采用免疫酶斑点试验测定病人抗体的报道,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
⑤皮内试验:用布氏杆菌素皮试起病20日后出现阳性。 属迟发型过敏反应。阳性表示过去或现在感染本病。
⑥其他:放射免疫、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均有应用。
4)分子生物学检查 近年已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布氏杆菌核酸的报道。
5)其他特殊检查 有骨关节损害者可行X 线检查;有心脏损害者可作心电图;有肝损害者可作肝功能检查;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可做脑脊液检查等。
MRI:椎旁脓肿
八、鉴别诊断
急性期应注意与伤寒,风湿热、结核病、疟疾、败血症等相鉴别。 慢性期与风湿、类风湿、神经官能症鉴别。
鉴别时注意体会本病特征性表现,如发热伴出汗、关节痛、神经痛、全身软弱;游走性关节痛;高热但神志精神尚可,很少有谵妄。再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四 治疗
疾病演变
布鲁氏菌病一般预后良好,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个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部分病例可达1年以上,及时治疗病程可大为缩短。急性期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月,亦有治疗后2年发生者。该病可因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而发展为慢性,慢性期可有局限性病灶的后遗症,如关节和脊柱强直、肌腱挛缩变硬等。近年来,本病病情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各系统损害减轻,可能与流行地区较广泛的预防接种和抗生素的普遍应用有关。

应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高热者应物理降温,并注意补液及电解质平衡;对关节痛及肌痛明显者可予适当解热镇痛剂。
1、病原治疗:及早、合理应运抗生素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和多疗程疗法。WHO推荐用利福平600—900毫克每日+多西环素200毫克每日,连续用6周。一般用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也可选用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每疗程3周,间隔5-7天,再用一疗程。
2、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维生素,降温,解热镇痛,必要时用肾上腺素。
3、慢性期病人的治疗:可局部理疗、针灸。
4、并发症的治疗:脑膜炎、心内膜炎的治疗。

在急性期,抗菌治疗为主要手段。常用药物为四环素联合应用链霉素,剂量四环素2g/d,连服三周,链霉素1g/d,肌注,连用二周,有效率60%左右。近年也有利福平(900mg/d)联合强力霉素(200mg/d),连服45日,强力霉素联用链霉素等方案,有效率在95%以上。其他药物如磺***类及tmp均可应用。
急性期:以细菌、***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应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
急性期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多主张联合疗法。
利福平+强力霉素为首选方案,连用6周。
四环素+利福平,亦可选用。
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适用四环素+链霉素,已广泛应用,复发率低。
因存在变态反应因素,亦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