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儿童道德情绪教育的分析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道德情绪教育的分析综述.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2/22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道德情绪教育的分析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道德情绪教育的分析综述一、什么是道德情绪(一) 道德情绪的涵义著名儿童学家 Nancy- Deisenberg 指出,情绪通常都足“自我意识的情绪”,被认为对儿童德行为由驱动作用。(二) 道德情绪的种类道德 1. 谴责别人的情绪( 蔑视) 蔑视的特点之一就是当事人觉得自己比对方优越居高临下地厌恶某人或某种行为,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通常是精神上的)。 2. 自我意识情绪( 羞愧) 就是每个生命的个体在性格方面或者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卑、忧郁、厌世等等造成的心理上纠结,痛楚的感受和体验。 3. 对他人的不幸产生的情绪( 移情) 移情可以说是一种最典型的道德情绪, 是一种完全建立在他人身上, 对他人的人生际遇做出的一种反应, 而不是立足于自身的境遇的正常的反应这种情感往往更多的是强加或者控制,不具各理性通常很多的自以为是。 4. 赞赏他人相关的情绪( 感激) 个体认为对方所言所行对自己有帮助而有好感, 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的感情, 促使人去报答恩情。二、道德情绪的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道德情的发展很多时候来自自己的观察和模仿. 父母强烈的依赖心理会让儿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存有一些父母的体征, 包括说话的语气, 走路的姿势, 以及对某些东西的好恶, 都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儿童形成和父辈相似的, 比较接近的道德观, 价值观。儿童很多的****惯形成都和恐惧被惩罚有关, 父母一些不合适的体罚会让儿童害怕、恐慌, 久而久之, 胆小、懦弱、心虚、纠结, 做错了事情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 为了逃避惩罚甚至学会撒谎,以此逃避惩罚,时间长了,出现类似情况就会回避、躲避、逃避, 然后成为****惯道德移情对于单独个体的道德水准的发展及延伸有重要的作用,道德移情可以加重加强个体更崇高的道德观价值观, 会更富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尤其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 内心深处的移情会激活一贯的道德准则,从而在短时间内做出积极的正向的反应。三、影响儿童道德情绪发展的因素(一) 事情本身的性质或特质的影响在很多情境中,事件本身的性质或者特质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具体表现在道德违背中,例如偷吃小朋友饼干, 偷拿别的儿童的玩具, 儿童会一厢情愿地认为偷拿的和看到偷拿的儿童都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 帮助同学、孤寡老人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并为此深深地骄傲年长一些的儿童就会有自己的一些判断, 行为思考会表现得更复杂一些更理性一些很明显, 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发展,儿童体验到的情绪成分由单一情绪转为混合情绪, 也会考虑到情境中人们可能的情绪状态。(二) 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关系包括动机好但结果坏、动机坏但结果好、动机好结果也好、动机坏结果也坏四种情形,其中前两种为匹配关系,后两种是不匹配关系研究认为大概要到 7,8 岁之后, 儿童才会具有情绪归因的能力有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 3 岁的儿童还偏重于想象, 无法厘清动机与结果的归因问题大概 7,8 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增加, 对于行为, 动机, 因此产生的结果就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判断,也会在行为上彰显。(三) 社会认知能力 1. 理解愿望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特性 3 岁是稚龄儿童对口常所见情境的一种预期在这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