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旅游产业组织
主要观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递进制约的因果关系,为获取预期的市场绩效,须采取积极的反托拉斯政策,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使产业市场结构符合有效竞争的条件,以规范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行为。由于市场格局,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
2)旅游产业市场的供应主要由达到规模经济的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承担;
3)旅游企业品牌化经营蔚然成风,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
4)不存在任何人为的、由政策法规制度所形成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5)在动态期内,有不为零的旅游企业出生率和死亡率;
6)不存在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产业市场的行政性保护。
市场行为目标
1)不存在掠夺性定价以及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价格卡特尔;
2)除了价格竞争,旅游企业的广告行为、创新行为等市场竞争手段成为旅游产业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
3)不存在损害旅游者利益的价格歧视;
4)不存在欺诈行为,如虚假广告、侵犯专利、盗用品牌等;
5)旅游企业通过并购、特许经营等实现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市场绩效目标:
1)旅游产业长期利润率与经济社会全部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趋于一致,不会出现长期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的情况;
2)旅游产业不存在公私有别、大小有别等不平等现象,所有旅游企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3)旅游企业有不断创新的市场竞争压力,旅游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较快;
4)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随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一)、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涵义
指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组织的优化目标,由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的干预旅游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1、主体是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
2、各子产业组织政策的总和;
3、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后者是基础和起点,前者是 辅助和补充;
4、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目的是有效实现旅游产业组织的优化目标,即促进旅游产业形成有效竞争的态势,以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分类
1、增强竞争活力和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政策取向)
2、控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政策(政策对象)
(三)我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应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产业组织优化的基础性作用
2、应强调追求规模经济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应强调控制市场行为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应强调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废除和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的构建。
第四节 旅游产业组织实证研究
一、旅游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概念和指标。它是反映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最基本概念和决定市场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1)绝对集中度
用某特定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产值、产量、销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2)相对集中度
用来反映产业内全部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一般以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来表示。洛伦兹曲线是指产业内企业规模由小到大排列后,企业数累计百分比与相应的市场占有率累计百分比之间关系的曲线。基尼系数表示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之比。基尼系数在0—1之间。
洛伦兹曲线
50%
100%
累计市场集中度
不同规模企业的累计百分比
50%
100%
均等分布线
洛伦兹曲线
3)赫芬达尔指数
指某特定产业所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一般用HI表示,取值在0—1之间,指数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在测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中,绝对集中度主要反映规模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集中度,但不能反映产业内企业总数和规模不均匀程度;相对集中度主要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但不能较好地反映规模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集中度;而赫芬达尔指数虽然在理论上优于前两个指标,但也有直观性差、对小企业所给权数较小的缺点。
2、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
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可通过组团量或旅游经营收入来进行分析。贝恩根据CR4(CR8)将市场结构分为六种(五种)类型:
极高寡占型(75%以上)
高度集中寡占型(65%—75%;85%以上)
中上集中寡占型(50%—65%;75%—85%)
中下集中寡占型(35%—50%;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