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管沟槽开挖的宽度按管道基础的宽度加上每边工作面和模板、支撑的厚度进行开挖。
13)、基坑底两侧设置排水沟,以利排除坑积水,避免坑底土壤受浸泡。
214)、开挖时,随时测量监控,保证开挖边坡、基坑尺寸,轴线、槽底的高程达到沟槽验收规定的
要求。
2、基础施工
⑴、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
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层,
也可分二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100~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50mm
和管材加强肋的高度。。对软土地基,当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
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
⑵、管道基础中在接口等部位的工作坑,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开挖,工作坑的大小可根据现场条
件确定。在接头完成后,应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⑶、对由于管道荷载、地层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应在管道敷设前
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管道安装
1)、安装前检查的项目
①、管材类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说明书;
②、管材不得在破损、裂缝及明显缺陷;
③、接口用的粘接剂,必须与管材规格配套,并有产品合格证;
2)、接口检查,沿管检查,规定的安装位置与接合严密。
3)、下管安装作业,槽内不得有积水,严禁槽内积水下管安装。
4)、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测量管顶高程,每10 米测一点,然后换算成管内底高程,符合设
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
5)、管道安装完毕尚未填土,又遇水泡的井段,进行高程测量和外观检查,如有浮管、错口现象,
做返工处理。
6)、管材、管件在装卸、运输、堆放时,严禁抛落及管材相互撞击。
7)、管材如长时间保存,宜放置在棚库内,如露天堆放,加以遮盖,不得受日光长时间曝晒,并远
离火源(热源),存放温度,不超过60℃。
8)、开挖沟槽,遇有其它管道及底下构筑物时,予以保护,并及时与有关单位和设计部门联系协同
处理。
9)、对开挖的沟槽要有明显的防护警戒标志,设护栏和标志牌,夜间要有霓虹灯标志,护拦拦杆外
3侧涂反光漆。
在铺管前,根据设计要求,对管材及胶圈类型、规格、数量进行验证,并进行外观检查。搬运
管材,用人工配合货车进行搬运,管材搬运注意轻抬、轻放。管材长短的调整,可用锯切割,但断
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
下管安装作业中,必须保证沟槽畅通,防止水泡沟槽。雨季施工时,注意防止管材漂浮,管线
安装完毕尚未填上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中心线和管顶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
漂浮、错口现象,作返工处理。
下管作业可用非金属绳索溜管,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侧,保持管身平衡匀速溜放,使管材
均衡地放在沟槽线位上。禁止用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材移到槽边翻滚抛入槽中,支撑开槽时因
支撑影响宜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作业。
接口前,先检查管子的长度是否有合适,接口范围内的工作面用棉纱清理干净。接口时,用锉
刀或刮除掉断口内外飞刺,外棱铣出15度,将插口擦拭干净,然后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随时立
即用力垂直插入将承稍做转动,约1 分钟,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
10)、施工工艺
①、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内杂物,加固基坑的支撑,排除基坑内的积水,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
道中线,复核平基面标高。
②、管材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检查管的外观质量,不使用有裂缝、蜂窝等现象的管材。
③、根据管径大小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力下管和吊车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