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
伍绍学 整理
地理Ⅰ
一、 北极俯视图 南极俯视图
公转示意图:
(六)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地球自转运动的意义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线:夜→昼
昏线:昼→夜
(2)晨昏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3)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4)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5)晨昏线上的时间问题: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
(6)晨昏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日期斜交。
(7)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
(1)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
(2)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4)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即东经120°上的地方时。
(5)日界线——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6)简单区时计算:某地的区时=已知时间±时区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位于已知地点的东侧,用“+”,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西侧,用“-”。
例:已知北京时间为4月9日16时,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七)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
——→黄赤交角(23o26/)
地球自转: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
2. 黄赤交角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春秋二分直射赤道。
节气(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3)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
(4)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1)变化规律: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特殊日期的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总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产生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度季节。
实际四季划分(气候):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随堂练习】:
1. 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 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