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市新少年宫
张 燕 北京市新少年宫
北京市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中心,从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成立起,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景山公园北面。这座古建筑群原是皇家园林,1954年北京市新少年宫
张 燕 北京市新少年宫
北京市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中心,从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成立起,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景山公园北面。这座古建筑群原是皇家园林,1954年在彭真市长和市政府的关怀下,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多年来面向北京市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70多个项目的辅导活动,阳光雨露哺育了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在这里茁壮成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人才。
2006年,是北京市少年宫成立50周年。同年,北京市政府投资计划将北京市新少年宫列为与2008年奥运会工程同期建设的重点工程,新少年宫选址在崇文区龙潭湖百果园3号,建成后原址的景山公园寿皇殿将全面腾退。
2006年10月,经过国内公开设计竞赛,BIAD9A1工作室的方案中标,并成为实施方案,现正进行初步设计。
本工程位于崇文区龙潭湖百果园3号,北京教学植物园院内,,用地南侧是规划中的40m城市道路和护城河。该项目功能包含以下几部分;艺术类活动区、体育综合活动区、绿色科技中心、学生活动区、排演厅展览中心、附属功能区。总建筑面积:39470m2。
设计理念
少年宫是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活动的基地,是义务教育的补充和开拓,对于发现和培养少年儿童独特天赋和才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少年宫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特点,体现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关爱,引导他们追求知识、热爱艺术,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的少年宫设计在形象上强调“知识和艺术的殿堂”的设计理念,以充满动感和艺术美感的造型,激发孩子们创造热情;并通过把绿色和阳光引入建筑内部,加深孩子们对自然的直觉,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整个建筑由5个花瓣组成,在五个单元的中部是主入口大厅,大厅不仅是连接各部分的中枢,而且是体现少年宫绿色生态理念的直接场所。大厅中设计了4个直通室外的大玻璃圆筒,直接把阳光引入室内;筒中种植树木,使人感觉好似在林中;玻璃圆筒同时还可以组织通风,使室内环境更为健康自然。
新少年宫的建筑西侧设置了一个下沉庭院,以草坡绿地与植物园相连,局部设置台阶式看台,可以作为露天表演和活动的空间。下沉庭院内种植树木、草坪,既满足了地下建筑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又使地下绿化与地上绿化连成一体,形成立体的植被系统,把节约能源与美化环境相结合。
造型设计
少年宫是“知识和艺术的殿堂”,它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由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还有限,对简单、活泼的形象更容易理解,对鲜艳的色彩更易于接受。为了让少年宫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建筑,我们在设计上采用花瓣式布局和枝状曲线的造型,让立面形式充满动感和生长感,象征祖国的花朵生机勃勃。跃动的造型与植物园的树木相映生辉,让人过目不忘。